探讨不同时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李辰
[导读] 探讨不同时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


李辰
(睢宁县人民医院泌尿科;江苏睢宁221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7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不同时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择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行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碎石成功率(2.70%)明显高于对照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7.30%)低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GQOL-7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患者,行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能有效提升碎石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择期;急诊;碎石成功率;并发症;生活质量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上尿路结石,多发于中壮年群体,该疾病主要是因肾结石或体外震波后结石掉落所导致,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肾绞痛、血尿等[1-2]。输尿管结石所带来的疼痛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为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导致尿路阻塞、肾积水等,对其身心健康安全构成极大威胁[3]。目前,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多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该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高的安全性,但针对碎石术治疗的时机依旧是临床所争议的重点内容。对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接收的7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时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7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不同时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0.22±3.27)岁;结石直径0.5-2.3cm,平均直径(1.46±0.28)cm。观察组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0.14±3.20)岁;结石直径0.6-2.2cm,平均直径(1.48±0.27)cm。经统计学SPSS 20.0软件包计算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并确诊为输尿管结石;②符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应症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有泌尿系统手术史者;③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体外冲击波碎术:在手术前,予以患者行血常规、尿检查,做好B超、造影检查,若患者存在感染情况,需先行消炎治疗再开展碎石术。术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选择F5输尿管树脂导管,在输尿管镜下降导管插入患者的输尿管内,使用超声定位,明确患者的结石位置;若结石处于输尿管上段,则指导患者选取仰卧位,若结石处于输尿管下段,则让患者选取俯卧位,采用冲击碎石机开展结石清除,频率为60Hz功率,冲击次数控制在2000-3000次之间。术后指导患者多饮水、多活动,并在一周后拔出导管。
  对照组:择期进行手术,主要在发生肾绞痛后5-14天开展。
  观察组:急诊时进行手术,主要在发生肾绞痛24小时内开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情况。
  碎石成功判定标准: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结石消失为成功,显示结石残留、未清除为失败。并发症:主要包括疼痛、血尿、感染。生活质量:在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进行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包含20个因子,统计分析总分、维度分、因子分,为了方便计算,将各维度的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标准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以(%)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碎石成功率97.30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表示。

3.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大部分患者的输尿管结石来源于肾脏,极易引发输尿管梗阻,严重情况下,可影响患者的肾功能[3]。以往临床治疗该疾病所采用的开放式手术,不仅清除结石效果不太理想,还会给其机体带来较大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较高。而近些年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该术是一种无创术式,且结石清除率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诸多医学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时机选择上一直争议不断,有的医学者认为,应在肾绞痛发生后5-14天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主要是因为剧烈的疼痛会导致机体应激反应过度,需在疼痛症状缓解后再行碎石术,而有的医学者认为,急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碎石成功率更高[4]。
  据本次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碎石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选择在肾绞痛24小时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能进一步提高碎石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体分析如下:其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主要依赖超声定位,能明确患者结石的具体位置,并将冲击波冲击器的焦点对准结石,使冲击波能充分粉碎结石[5]。同时,该手术能直接作用于结石,且结石受患者输尿管生理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为冲击结石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结石的清除。其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属于一种无创的术式,不仅对患者的输尿管及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三,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肾绞痛发生多与结石处于移动状态密切相关,在肾绞痛发生的早期阶段,结石与输尿管管壁尚有一定的尿液与空间,与周围粘膜未发生粘连情况;同时,这一时期患者的输尿管炎症反应、肿胀较轻,结石并未被炎症组织包裹,故在此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有利于结石的清除,并减少残留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而在肾绞痛发生后5-14天,结石不断的移动会加重患者的输尿管炎症,在行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受到炎症组织的影响,极易导致结石清除残留,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急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结石清除效果更为理想。此外,输尿管结石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急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肾绞痛24小时内行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碎石成功率高,使患者在术后拥有一个良好的恢复条件,从而逐渐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急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能进一步提高碎石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良.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内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8):17-18.
[2]冉学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8):77-78.
[3]莫仰骐,苏雁峰,蔡崇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08):585-588.
[4]李建江.不同时点行ESWL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18,48(07):717-719.
[5]黄维.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5):103-104.
[6]田永华,刘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7):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