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 王晓梅
[导读] 研究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效果


 王晓梅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导管室;吉林132001)
【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自愿参与,运用Seldinger技术实施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选取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结果:肺部肿瘤:完全缓解(CR):5例(8.3);部分缓解(PR):32例(53.3);稳定(SD):16例(26.7);进展(PD):7例(11.7)。显效(CR+PR):37例(61.7%);有效:(CR+PR+SD):53例(88.3%);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1例;呕吐:1例,无脊髓损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结论:超选取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介入;中晚期肺癌

  肺癌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在逐年提升,因为早期不容易发现,近有6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会失去手术机会。全身静脉化疗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较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就是在这一临床下诞生,也逐渐被患者所接受,对各种无手术指征的肺癌比较适用,已经逐渐将全身静脉化疗所取代,给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1]。我院对2019年1月-2020年2月选取的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自愿参与其中,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39~70岁,平均(53.5±1.6)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6±1.3)年;所有患者均采用CT、X线展开检查,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1.2 方法
  运用Seldi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做好插管穿刺,将5F导管或Head Hunnter导管送到T5-6水平,在主动脉侧壁上找寻支气管动脉开口,确定后将导管固定。
  将照影剂浓度稀释在40%以下,按照0.5-1ml/s速度做好造影手推。
  在DSA的证实下,若未与脊髓动脉吻合支或者导管端头已接近脊髓动脉开口,依据肿瘤病情类型合理选择支气管动脉的灌注化疗药物,使用的化疗药物是MMC10-20mg;GEM1.8-2.0mg、CDDP60-80mg、EP150-60mg、CTX200-400mg、5-氟尿嘧啶750-1000mg,选择2-3种化疗药物与灌注联合,灌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与肢体功能。
  在DSA的证实下,若支气管动脉是肿瘤的供血动脉,在经过3F微导管超选性供瘤动脉插管,经透视的严密监视为患者予以栓塞,一直到栓塞成功,使用的栓塞剂是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两次治疗时间的间隔是30天。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完全缓解(CR):患者病灶已完全丧失,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未出现复发和转移;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径乘以垂直径减少一半以上,肿瘤导致的阻塞性肺不张有复张迹象,其余病灶未出现增大;稳定(SD):肿瘤最大径乘以垂直径减少不足一半,其余病灶未增大;进展(PD):任何可以测量的病灶最大径与垂直径相乘可增大。(2)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用于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肺部肿瘤:CR:5例(8.3);PR:32例(53.3);SD:16例(26.7);PD:7例(11.7)。显效(CR+PR):37例(61.7%);有效:(CR+PR+SD):53例(88.3%)。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1例;呕吐:1例,无脊髓损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3 讨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在临床上的效果比较明确,研究中的显效率为61.7%,有效率为88.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主要是因为支气管动脉供血,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可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射到肿瘤位置,肿瘤内部药物浓度较高,抑制血浆蛋白结合,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2]。化疗药物在血管循环的作用下可以再次到达肿瘤部位,重复发挥抗癌作用,肿瘤组织中浓度较高的化疗药物不但能够发挥肿瘤细胞的组织作用,还可预防DNA的合成,能够发挥细胞毒作用,将肿瘤细胞进一步破坏。可降低外周血药物浓度,患者全身不会出现较重的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强。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比单纯的支气管动脉化疗作用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建立在支气管动脉化疗的基础上,经导管将栓塞物质送入肿瘤供血动脉,将肿瘤血供阻断,肿瘤血供阻断容易导致肌瘤缺血坏死,还会在无形中延长药物和肿瘤的接触时间,进一步将肿瘤细胞杀伤[3]。肿瘤栓塞最主要的是栓塞肿瘤毛细血管床,运用超液化碘油栓塞后,很难建立肿瘤侧枝循环,容易彻底导致坏死,明胶海绵一定程度上可与栓塞对应的小动脉对应,深层阻断肿瘤供血。
  本研究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恶心与呕吐各1例,使用化疗药物可使小动脉狭窄与闭塞,正常的食道组织侧支循环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容易致使缺血坏死。操作期间应选择合适的插管,一次选择到位。化疗药物的灌注不能浓度过高,速度不宜过快,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为患者的预后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支气管介入治疗属于一项有创性操作,容易导致脊髓损伤这样的并发症。但在操作技术的改进下,先机技术的应用下,并发症会显著减少,是治疗中晚期肺癌一种全新的方式,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韩肖燕, 杨桦. 妊娠期恶性肿瘤四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7):480-484.
[2]郭成伟, 颜林军. 320排CT双入口体部灌注成像对肺内单发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 35(8):1214-1219.
[3]彭可雨, 阮兵, 张洪,等.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12):37-38,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