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吴敏 王敏 洪思雯
[导读] 探讨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


吴敏? 王敏? 洪思雯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血透室;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5月-2020年3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收治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收治入院时间为2019年5月-2019年9月的患者纳入参照组(46例),对其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将收治入院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3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46例),对其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进一步显著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堵塞;血液透析;系统化护理干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前言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患者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维持正常身体代谢。同时为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实施,建立状态良好和可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尤为重要,而动静脉内瘘是患者血液透析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但在临床工作中会发生因各种原因引起动静脉内瘘堵塞,导致动静脉内瘘失去功能而影响透析治疗效果[1]。因而,在血液透析中,需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但常规护理在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的护理中效果并不显著,而实施针对性护理可规范对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与管理,以降低患者动静脉内流堵塞的发生率[2-3]。故本文对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5月-2020年3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收治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收治入院时间为2019年5月-2019年9月的患者纳入参照组(46例),将收治入院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3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46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区间28-75岁,平均年龄(50.27±10.97)岁;慢性肾衰竭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0例。参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区间30-76岁,平均年龄(50.97±10.82)岁;慢性肾衰竭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内瘘使用时间>6个月,且行持续规律 MHD-AVF 治疗,每周3次,每次4h;符合血液透析治疗适应证。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透析前使用血凝药物;交流障碍或意识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中途退出研究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或精神疾病。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士对患者口头宣教,介绍血液透析的方法、作用和注意事项,缓解其对血液透析的顾虑;血液透析后,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穿刺口渗血、渗液情况,按时到院换药治疗;护士主动询问患者血透期间是否出现不适感,确认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书面记录;每次血液透析前后,由责任护士检查和评估动静脉内瘘,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为:(1)评估动静脉内瘘堵塞因素:由专科医师、护士长在知网、万方等网站上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堵塞发生因素相关资料,并根据以往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情况,对患者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基础疾病、透析超滤过多、持续低血压、患者自护护理不当、穿刺操作不规范几点因素。综上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2)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①积极干预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延长间隔血液透析的时间,指导患者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待血糖稳定时再行血液透析;指导血管粥样化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物,定期检测患者血栓情况,在透析过程中适当给予抗凝药物;指导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多进行肢体活动训练,可采用长期双腔导管透析。②预防、纠正低血压:护士需记录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干体重、血压,告知患者两次透析间隔期间,体重增长不可多余干体重5%,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患者不合理服用降压药而发生低血压情况。③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培训:告知患者术侧手臂必须要保持保暖,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手提重物或出现碰 撞、切割、刮擦等外伤 。指导患者每日观察术侧手臂皮肤是否发生肿胀,判断甲床颜色是否发生;若手臂皮肤发生轻微肿胀,可自行涂抹院制消肿乳膏缓解症状;手把手指导患者使用医院配发的听诊器监测穿刺处吻合血管杂音,每日2次。教导患者使用健侧手触摸吻合血管的手法,正确鉴别血管震颤状态,以判断血栓形成,适当进行手握橡皮球锻炼,每日2次,每次30min,可避免血栓形成。④穿刺规范性:护士长组织护士参与内瘘管理学习和培训,规范穿刺操作,提高护理效率,力求一针见血,妥善固定,避免反复穿刺。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采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量表(ASBHD-AVF)评价患者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自我效能,量表内容包括用药依从、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条目,满分2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高。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价患者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内容包括运动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条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血液透析时间较长,容易影响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利于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进而降低患者血液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患者动静脉内瘘加强管理,但在常规护理中部分护士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动静脉内瘘堵塞认知,进而容易疏忽对内瘘堵塞的预防,使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内瘘堵塞[4-5]。故需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改进,本研究认为若想最大限度减少内瘘堵塞情况,就要对症护理,通过分析和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因子,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这是因为患者内瘘自护能力不足是导致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为此需对患者进行患者自我护理培训;通过指导患者自我监测和判断内瘘通畅情况,并手把手指导患者使用听诊器监测或手触摸吻合血管情况,能够培养患者良好的自护行为和用药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这是因为对患者内瘘堵塞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往后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危险因子,通过改善患者基础疾病、预防低血压、提高自护能力以及改进护理操作,能够避免基础疾病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静脉充盈不足,还能预防低血压引起的血液粘稠度增加,有效规避血栓形成、血管堵塞,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8-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这是因为在针对性护理干预中,通过加强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纠正患者穿紧身衣、手提重物等不良行为,引导其按时进行手握橡皮球锻炼、肢体活动训练,以提高血管弹性,也能预防血栓的形成,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促进血液透析质量的提高,从容有效提升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还可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进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雪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243-244.
[2]田丽艳.12例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慢性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3):89-91.
[3]刘燕.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4):122-124.
[4]张培培.1例人工血管附壁血栓后尿激酶局部溶栓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4):156-157.
[5]邢利民,饶龙华,杨萍,等.动静脉内瘘术血液透析患者围透析期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0,39(01):90-92.
[6]韩丽君,彭幼清,吴倩,等.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全科护理,2019,17(34):4331-4334.
[7]林彤,许闽.早期护理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01):236-238.
[8]林雪.早期护理干预对MHD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2):115-116.
[9]王祥花,肖敬华,杨芳芳,冯培青,翟萍.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3):126-127.
[10]文雪仙,温桂芬,李芸,周东容.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在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02):17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