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吴艳
[导读] 研究与分析为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吴艳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为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统计两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前后产生焦虑、抑郁程度;调查受治期间护理依从性;对两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加施心理护理后,其焦虑评分(41.01±2.21)分相较于常规组(63.41±4.02)分更优;该组抑郁评分(38.45±2.56)分相较于常规组(62.37±4.14)分更优;并且研究组护理依从性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加施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将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不良情绪转变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提升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耐多药肺结核;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耐多药结核病俗称耐多药的肺结核,是指结核杆菌感染到人体后,在受治过程中一部分的结核杆菌发生突变,转换成耐药菌株,对当前使用的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其病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患结核病后,患者没有按时服用合适的药物、护理方案不严谨、没有彻底根治、中断用药以及中断治疗所导致[1]。在发生耐多药结核病之后,尤其是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过长久的药物治疗,对药物产生抗体,病情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其疗程亦会相应延长,且治愈率较低,加重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诸多心理负担亦会影响临床疗效[2]。本次研究对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加施心理护理后,观察其护理效果及影响,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12±3.84)岁;研究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24±3.57)岁;两组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结果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已经我院有关部门审阅并下达批准通知;②两组实验患者与其家属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其他恶性并发症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②排除同时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常规护理:①保持充足睡眠,进行适宜的活动锻炼;②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饮食尽量多样化,忌食刺激性食物及动火生痰之物;③用药期间仔细观察并严格处理药物不良反应;④让患者家属全面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以及副作用,按时、按量喂药,做好监督工作。
   研究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施心理护理: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病理知识,使患者对耐多药结核病有足够的认知,从而缓解恐慌、害怕心理;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尊重、理解患者,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以良好的护理依从性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③开展同伴教育,促进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之间的交流,相互给予支持和鼓励,从而增强信心能够战胜疾病。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实验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进行统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对比两组统计结果;分值越高,即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②对两组实验患者护理依从性进行统计,采用护理依从性量表,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项,并对比其评估结果;分值越高,即诠释患者护理依从性越佳。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实验患者护理前、后产生焦虑、抑郁程度以及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数据均通过统计学(SPSS)19.0软件予以统计与研究,表示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变化,采用(x±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表示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依从性,采用[n(%)]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其研究结果以P<0.05表示存有差异,并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变化
   研究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肺结核是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并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疾病,对于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来说,其本身缺乏免疫力,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使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更容易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且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因具有传染性,经常与外界保持隔离,再加上治疗疗程的延长,极易产生抑郁、焦虑以及自卑心理,从而影响预后质量[3]。为了让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尽量为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氛围,并且多让患者与家属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4]。
    综上两项研究得出,在为研究组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加施心理护理后,其SDS评分与SAS评分都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护理依从性亦明显高于常规组,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施用于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消极心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建议在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琳,李悦,曹宏伟,唐诗邈,杨立军,蒋轶文.辽宁省老年结核病耐多药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6):744.
[2]普布穷达.心理护理在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西藏科技,2019(09):51-53.
[3]陈春玲.含莫西沙星方案和左氧氟沙星不同方案在老年耐多药肺结核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49.
[4]李菁,俞斐,陈杰,宋克玉.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特点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05):786-78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