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必须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定位与错位竞争,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与生态优势,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与离岸经济、数字经济,将海南打造成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为此,本文积极探索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金融开放的创新。
关键词: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金融开放;路径探索
随着大国博弈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业实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具备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贸区自贸港更应强调构建开放与包容的多边贸易体系,彰显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与勇气。
1海南自贸区自贸港金融开放的有利条件
1.1独立的地理单元与天然的离岛优势
根据中央“12号文”的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金融、财税、大数据交易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海南天然的离岛优势有利于海南发展离岸金融产业,经央行批准海南已经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FT账户的成功经验,未来央行可能将海南全岛作为一个独立的离岸金融交易区,通过设置电子围网式的风险隔离墙将海南的金融交易体系与内地金融交易体系相区隔,试点发展离岸金融。天然的离岛优势也有利于海南发展跨境数据交易产业,随着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俨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核心。海南前期已成立了独立的法定机构海南大数据管理局统筹海南全岛数据资源与数据交易市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数据产业领域的核心企业均已进驻海南,利用海南的离岛优势布局跨境数据交易产业。
1.2秀丽的自然风光与良好的生态环境
根据中央“12号文”的定位,海南将建设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并且建设中国第一个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秀丽的自然风光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最宝贵的生产力资源。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国际旅游岛,而且还有利于海南发展与吸引人才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产业。目前教育部提出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教育创新岛,出台专门政策吸引全球高端教育产业落户海南。
1.3中央政策支持与三大主导产业
第一,目前中央对海南确定了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的要求,这只是确定了海南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海南要在基本产业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研究,逐步拓展产业发展方向。第二,在自由贸易港的框架体系内促进三大产业协同创新。以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为目标的旅游业为海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而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是目前全球贸易竞争最为核心的两大产业,中央利用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助力海南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仅是为了促进海南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是为了将海南打造成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窗口。第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充分利用海南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在海南设立研发总部。
2海南金融开放发展存在的不足
2.1海南金融业规模小
目前海南金融业整体体量较小,2018年海南全省金融业增加值仅为309.09亿元,与上海、深圳等金融业发达城市差距明显。金融创新需要足够的金融规模进行支撑,海南目前的金融规模难以支撑金融创新,未来需要争取中央授权加大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境内外金融资本汇聚海南。
2.2海南金融产品与结构单一
目前海南金融业整体创新度较低,主要依靠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业务支撑,缺乏高净值的金融创新产品。海南的金融产品开发基本上以房地产业务为中心,缺乏风险隔离墙,抵抗金融风险能力弱,不利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2.3金融市场化程度低
海南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市场化的步伐,目前没有大型金融控股公司,本地金融机构的服务市场仅限于海南省,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远低于中国大部分二线城市,目前仅30家上市公司,远远低于成都、武汉、长沙、重庆等中西部城市。海南在持牌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控股公司数量、金融要素交易平台数量、金融高端储备人才等方面与国内外金融发达地区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4金融创新乏善可陈
海南目前处于国内金融创新的“荒漠地带”,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金融创新产品,与国内金融发达城市上海、深圳相比,海南金融创新乏善可陈。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创新应在有效管理风险的前提下,努力从“金融荒漠”转向“国际功能型金融中心”,实现金融错位竞争。20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行业曾经出现了短暂的“虚假繁荣”,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直接引发了海南金融体系的金融危机,海南发展银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家被行政关停的商业银行,这次金融危机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一直影响着海南的经济发展。
3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金融开放发展的创新路径
3.1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海外金融投资机构入驻
有力吸引海外金融投资机构的入驻是推动金融开放的有效渠道,也是促进海南自由贸易区贸易港打造开放型市场的重要环节。海南应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博鳌论坛年会上的讲话精神,着力扩大海南自贸区自贸区港金融开放,降低准入门槛。同时,海南省应当努力推进利好的金融税收政策,为海外金融投资机构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条件。
3.2探索外汇管理机制,实现一线开放
为着立推动外汇管理改革,应当充分考虑海南自贸区具备在岸和离岸的双重市场属性。在岸方面,海南省的国内账户体系依然按照现有的运行机制合理运行,并且与内地市场稳固接轨;而离岸方面,必须严格审查洗钱、逃税、恐怖融资的恶劣行径。除此以外,保障资金的自由流通,保障个人或机构在一定的限额内可以与境内的同名账户自由的划转资金。这加速了海南自贸区逐步融入海外市场,又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的离岸市场流动规模。
3.3利用区域化、协同性优势,构建自由的金融交易平台体系
海南应当利用其特有的区域化、协同性的优势,打造自由的金融交易平台。一方面,海南要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构建优势产业为主的金融交易平台,如以天然橡胶为核心的热带农业产品交易平台。另一方面,海南省要围绕着发展的重点领域,构建自由的金融交易体系。通过医疗、教育、文化、航海等重点产业,海南省应当大力促进知识教育平台的建设、国际航运交易平台的搭建等。
3.4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份额
人民币在海南自由贸易区贸易港当中具有法定货币的特殊地位,各项经济交易活动均以人民币为主要的结算方式。海南自由贸易区贸易港应当允许采用和内地一样的在岸利率汇率或离岸市场利率汇率,确保人民币在海南的流通和在内地市场的流通是一致的,并且还增加了对于离岸的利率汇率的自由选择,促进人民币成为交易市场的重要媒介,将人民币纳入国际交易市场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
结束语
海南拥有天然的离岛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特区的改革创新经验以及中央的政策扶持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基础条件。海南必须学习国际自由贸易港在贸易监管、营商环境、口岸通关、金融开放、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既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又要注重异化功能定位,夯实发展基础与超越政策优惠,补齐金融短板,鼓励金融开放与创新,实行差异化的财税政策,同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在事权职能上的划分,构建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的综合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王方宏,杨海龙.国际自贸港金融发展特点及海南自贸区(港)金融发展研究[J].海南金融,2019(7).
[2]魏婷.海南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建设路径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