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随着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力发展,我国不断加强了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并以此来推动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对提升农村人民的幸福感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水平。因此,要不断加强对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视,积极发展城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实际出发,对乡村建设进行特色的规划,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提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建设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平衡,导致诸多的社会矛盾,对于资源和环境矛盾不断加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推出美丽乡村的活动,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为了加快我国乡村的发展,2018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是解决“三农”的问题,才能切实做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城乡规划及美丽乡村的规划概述
建设美丽乡村是十八大报告以来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思路,十九大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一方面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住宅建设管理;另一方面是从乡村产业发展出发,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和水平。(1)城乡规划概念。城乡规划是通过统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使他们逐渐的缩小差距。以生态化、宜居性为主要线路进行的城镇发展规划。十八大以来的城镇化建设有了新的部署,首先,强化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内需的提升来促进城镇的和谐发展;其次,从文化发展方面进行城乡的规划结合,让农村逐渐的摆脱文盲现象,推崇文化进农村规划;最后,就是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建设和谐的城乡关系。乡村多处都有非常秀丽的自然景观,工业影响较小。这就要充分的进行原生态的保护,做好本地化特色旅游产业的延伸打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美丽乡村规划。美丽乡村的规划除了进行自然景观的挖掘和保护外,还要从硬件条件上进行改善。统筹乡村中的优势,合理规划乡村建设。新乡村的规划中,应该以生态环保为出发点,加强地方产业结构的搭建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实现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并行发展。(3)城乡规划与美丽农村建设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美丽乡村的目的就是改善农村原有的发展模式,创新农村新的发展道路。而城乡规划就是以不断提升农村的综合条件为目的而进行的农村建设。美丽农村建设作为城乡规划的具体实施环节,是城乡规划总体目标的一种体现。
2城乡规划中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1以人为本进行新型农村的发展规划
乡村建设最终就是提升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农业支撑。乡村建设就要充分的进行农民意见的采纳,通过政府和农民共同主导的方式,进行农村建设。乡村规划之前通过进户走访或者是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农民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理想及好办法。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行农村主题模式的发展规划。乡村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从土地使用,房屋建筑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民怨及纠纷的发生。只有实现了对村民合理诉求的满足,才能提升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乡村建设中合理的进行经济模式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也就有利于农村的进一步稳定和谐。
2.2生态环境规划策略
在城乡规划大背景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化,就要求政府始终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去规划乡村建设的生态环境,在推翻旧的建设新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保护原有环境和资源。
在开展滴灌、喷灌工程工作时,政府要深入挖掘乡村特有资源,避免类似“千村一面”的无用设计。环境优势是乡村建设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可浪费,因此要对村民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引导全体人员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培养保护资源,节约能源,绿色有机的生活方式。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良好生活方式的提倡不仅需要依靠农民的自觉意识,同时针对一些固执己见,自私自利的行为,要求政府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成立专门的环保小组,组织监督各村庄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调动起全民的积极性,共同投身村庄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中,使村容村貌由内而外的焕然一新,从根本上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2.3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乡村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农村人文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想打造美丽乡村,就要提高对绿色旅游行业的开发,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在资金、技术上加强对新型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农家乐”、“采摘节”等生态产业,这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可以根据村庄特有的地理环境,发展特色的农业,这样不但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还能让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农村发展中较为常见的发展方式,这就会对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带来更多的垃圾,这就要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建造垃圾处理厂,增强资源的利用率。此外,政府还应该大力扶持农村的特色人文发展,积极发展带有农村特色的风土人情,推动旅游观光和第三服务业的发展,让农村形成自己的优势。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建立专项资金来保护环境,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2.4地域文化保护策略
地域文化是千百年来沉淀出的文化传统,任何改建重修都不能丢失地域文化,农村的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体现,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般主要包括: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族宗教信仰,民间特色建筑、民俗风情等,形式多样。在美丽乡村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求地方政府格外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引导青年一代不忘本,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通过开设一些乡村文化节,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对一些优秀的文化继承人加以表彰,拍摄相关文化纪录片等方式向外界宣传,引导更多的青年投身于文化传承中。同时政府还可加强地区的文化产业建设,例如在国学文化盛行的今日,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学习政策,开展相关教育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村民的个人素养,构建农村新风气,还可以将农村建设成特色文化村,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
结语
对于我国乡村振兴的建设可以均衡我国城乡的发展,减少发展的矛盾,促进我国乡村人民的经济水平,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以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目的,从群众出发,规划人民的生活环境,落实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的建设要求,保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乡村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人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城乡的和谐发展,打造有特色的乡村面貌。本文对于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对于国家的乡村发展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黄小婷.城乡规划中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500(15):262.
[2]孙慕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9):52.
[3]陈秧分,王国刚,孙炜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