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顾文武
[导读]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顾文武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保障德育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稳定提升,以此来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学生 德育工作 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教学模式
        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事半功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面临着许多的学习困惑,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保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释放个人的不良情绪。老师需要加深对德育工作的认知以及理解,重新思考德育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提升学生的道德认同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对德育教育的心理和生理的认同,从而产生更多的共鸣。其中多媒体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进行双重刺激,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优秀思想品质。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抽象内容的生动化和形象化展现,让学生在情景感知的过程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之中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以及感人事迹,通过对故事主人公亲身经历的讲述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意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主动学习主人公的优良品质。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之后,老师可以开展小组内部讨论,让学生主动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以及心得体会,然后挑选小组长来进行分享以及交流总结,通过这种形式来加深学生的认知及理解,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二、引导学生进步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更大,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难以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实现自主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少,学生之间缺乏关心。老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了解着眼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以及重点,利用德育教育这一重要的契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和共同进步,让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会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关心他人,坚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学会主动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其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直接,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关心他人,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和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接收情况以及掌握情况,充分利用课间时间解答学生的困惑,及时跟踪学生的心态变化,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肯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喜悦,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实现优势互补和扬长避短,让学生养成同甘共苦的优良品质。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有所区别,在引导学生共同进步时,老师还需要给予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性的辅导,通过“开小灶”的形式来体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保障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成长。
        三、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检验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意义重大。我国素质教育十分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也需要坚持这一大方向,在落实的德育工作时,老师需要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各类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时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增强个人的道德信念,意识到个人的优点以及不足。老师需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及成长,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这一点对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践性意义重大。比如老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鼓励学生做志愿者,在养老院为爷爷奶奶洗脚,在小区内当志愿者,清洁垃圾,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意识到保护环境和爱护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尊老爱幼,学会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老师则需要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给予学生方向上的肯定和鼓励,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老师都需要提出公开表扬。
        四、结语
        高中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老师需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引导学生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学会自由发挥,从整体上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保障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王家刚, 王凤娜. 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12期):36-38.
[2]马凤辉, 崔黎鲜. 创新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J]. 吉林教育:综合, 2016(25):138-,共1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