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1期   作者: 张群 闵丽霞
[导读] 研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 研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按急救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整体组,组内分别有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整体组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抢救的满意程度。结果 整体组抢救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整体组抢救成功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77.50%(P<0.05);整体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2.50%,高于常规组的75.00%(P<0.05)。 结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
         急诊科患者一般病情都十分危急,对患者展开急救是挽救患者的生命,目的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致死率[1]。例如对于一些休克、脑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的患者,就必须要立即采取急诊急救措施。如何开展有效、快速、无缝隙的急诊急救是临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有研究表明,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满意率[2]。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的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给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分成常规组和整体组,组内均有40例。常规组中,女20例,男20例,年龄36-58岁,均数为(47.16±3.52)岁。整体组中,女21例,男19例,年龄36-58岁,均数为(47.92±3.2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基本保持相似(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快速对患者进行分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协助患者有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止血、输血、输液的措施。整体组: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1)急诊室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来明确为其分配岗位,每个人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院前急救中心接到患者时快速评估病情,然后迅速打电话告诉急诊科患者一般病情,急诊科当班护理人员接到电话后马上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急救准备,若需要相关科室会诊的,要提前电话通知需要的科室医生,让其做好准备;(2)在抢救室提前准备好相应的仪器,在患者到达时要与院前急救人员做好对接,大致评估患者病情,依照具体情况分工工作,有人负责监测生命体征,有人负责伤情处理方案,有人负责循环支持等,默契配合医生做好急诊处理措施;(3)从急诊室到各检查室、ICU、手术室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检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个环节均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提前与相应的科室电话联系,在检查完成后要配置简易的急救设备和药物,再转入其他科室,便于转运途中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抢救。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

(2)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抢救的满意程度,向家属发放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满意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70-89分,不满意低于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相比
         整体组抢救时间为(20.15±1.25)min,常规组为(36.58±1.34)min,相比较差异显著(t=49.108,P=0.001),P<0.05;整体组抢救成功率为38例(95.00%),常规组为31例(77.50%),相比较差异显著(χ2=19.548,P=0.001),P<0.05。
2.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率相比
         整体组护理总满意率为37例(92.50%),常规组为30例(75.00%),相比较差异显著(χ2=11.251,P=0.001),P<0.05。
3 讨论
         本研究得出整体组抢救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整体组抢救成功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77.50%(P<0.05);整体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2.50%,高于常规组的75.00%(P<0.05)。整体组科室先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来分配好每个人的岗位,提高护理质量,明确落实责任制,院前急救在现场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情况做好初步救治,在第一时间通知院内救治做好准备[3]。院内救治根据提供的患者病情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并提前将可能用到的相应仪器设备准备好,在患者到达时能最快的速度开始救治,落实好每个人的工作内容,生命体征、伤情处理、循环支持等,默契的配合医生做好急诊处理措施[4-5]。从急诊室到各个检查室、手术室、ICU等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缩短每项急救过程的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6]。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晴,谢小丽.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5):10778.
[2]周黎黎.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9):124,163.
[3]杜梦.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4):108.
[4]牛海华.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77.
[5]闫敏.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8):1135-1136.
[6]劳汉玉,沈雪容,黄亚珍等.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病人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