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除护理技能水平外,护患沟通情况是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因而为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本文对护患沟通方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5月儿科收治的1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儿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合理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可提升患儿治疗、护理依从度,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纠纷;原因;整改措施
引言
伴随着儿科接诊量的不断增加,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加。由于受到患儿在语言表达能力、耐受等方面特殊性的影响,儿科护理中容易出现不配合行为、护患纠纷等问题。上述问题主要与护患沟通有关,因此,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5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10例,采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1~13岁;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儿科护理过程中易产生纠纷的原因
1)医护方面的原因(1)服务意识欠缺,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护士人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其自身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服务观念较差,工作不够积极主动,患者就诊本身属于着急焦虑状态,其态度冷漠或者爱理不理,极易造成患者家属不满,进而发生冲突纠纷。(2)专业技能不过关,这种情况法多发生在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身上,专业技能不够熟练,面对儿童各异的血管情况,其基本功的不扎实很容易造成在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穿刺以及固定不佳的情况,造成就诊患者的痛苦,进而引发患者家属的不满,再加上小孩子的病情变化较快,不能自主阐述,一旦病变或者跑针不能及时发现,或者汇报不及时造成病情延误,极易引发纠纷产生投诉。(3)工作责任心欠缺,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其的工作较为繁琐,加上收入可能偏低付出较多,个别护士就是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却,没有工作责任心,缺少法律意识,极易忽视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隐患,比如出现违规操作,输错液等。2)患者家属方面儿科门诊的特殊性就在于护理人员面对的不仅有患者,还要与患者家属直接沟通,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众多,家属过于关爱,对于护理期望值高,一旦不满意很容易导致冲突的发生,再加上患者都是儿童,患病情绪较差,一旦病情反复或者哭闹,家属对于病情得不到解释,认知出现偏差,就认为就诊失误,引发纠纷。
1.2.2儿科护理过程中对于纠纷的预防措施
(1)护患沟通技巧配合。在儿科护理长的带领下,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分析既往儿科护理护患沟通方面的不足,结合家长护理满意度、患儿依从性良好的病例,总结可行的护患沟通技巧。以总结内容为依据,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面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2)患儿沟通。患儿具有耐受差、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特征。在与患儿沟通时,需充分注意沟通技巧的使用。语言沟通技巧:患儿入院后,立即以温和语言与患儿交流,同时辅以微笑,以取得患儿的好感与信任。
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或检查前,以柔和语言提示患儿,进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沟通时,根据患儿的表现、表情等,适时采用抚触患儿手臂、轻拍患儿肩膀、抚摸患儿头部等方法,引导患儿配合治疗。当患儿顺利完成静脉输液、常规检查或其他护理操作时,可采用奖励法(言语及肢体动作表扬或送小礼物激励等),提升患儿的满足感,引导患儿维持良好的依从性水平。(3)家长沟通。患儿家长容易因过分担忧患儿病情或出现并发症、不了解护理工作内容等而表现出易激惹状态,甚至可能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时,应注意考虑家长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及主要需求,依据上述内容选择沟通技巧。在向家长讲解患儿治疗方案及病情控制状况时,注意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确保家长能够理解治疗方法。同时,交流上述内容时,注意表现出专业性,以强化家长的康复自信,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当家长主动询问患儿病情及相关护理操作的作用时,耐心进行解答,避免含糊其辞进而影响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2结果
2.1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有19、4例患儿对医嘱存在抵触情绪,观察组依从度更高(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对照组中有10例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不满意,观察组中有2例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不满意,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3讨?论
由于儿科患者存在沟通能力不高,身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儿科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与方法,在换位思想下思考儿童所需的临床护理,从而避免护患冲突与矛盾。护理人员先与家长进行预见性沟通,适当地赞美孩子并与孩子游戏,与孩子和家属保持优良的护患关系。除却语言沟通以外,还要多采用非语言沟通,操作过程中要多微笑以及抚摸孩子,让孩子先放松,然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用亲切的态度与礼貌的用语,向家长解释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无论是穿刺还是日常护理,都要先向家长沟通,取得家长认可后再进行各项操作。儿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因面对的患者有其特殊性,因此,儿科的护理工作更为重要。儿童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往往依从性差,难以配合,使治疗难度加大,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儿童本身情感容易表现,在住院治疗期间,会有明显的不配合举动,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取得患儿的配合,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复杂,要恰当护理,以满足患儿的各方面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儿童,因此,医护人员要特别关注儿科患儿的护理,以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针对儿童进行护理时,不仅要以儿童为基础,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还要掌握家长的心理状况,付出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提高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信心和理解。在技能方面要不断加强,以免因技术不过关而增加患儿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引发纠纷。必要时,可以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以提高护理沟通技巧和技能。和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儿科护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诊疗过程中,要多对其进行照顾,避免暴力性护理,从而获得患儿的积极配合,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语言沟通是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引导患儿说话,了解患儿特点,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患儿能够更加勇敢地面对疾病和治疗,提高患儿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钟益琼.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
[2]石维娜.儿科中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