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儿肺炎是婴幼儿群体中的常见病症,在一年任何季节中均可发生,尤其在冬春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小儿肺炎占住院数的 40% 左右 。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确保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常重要。临床表明,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缺乏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依从性差,因此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
1.什么是小儿肺炎
肺炎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其他非感染因素(如吸入、过敏)等导致肺部炎性病变。患肺炎时肺泡内充满了液体,会影响气体的交换功能从而限制氧的摄入,人体会因为缺氧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症状。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啰音为其共同临床表现。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两季,天气寒冷及气候剧烈变换的时候好发。
2.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小儿肺炎
一般由感染因素造成,这些因素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等。在发达国家一般病毒感染较为多见,但在发展中国家,细菌性肺炎较病毒性肺炎的防治更重要;病毒病原在发病初始多见。在咱们国家引起儿童肺炎较为常见的病原有:肺炎链球菌(儿童细菌性肺炎的常见起因);B型流感嗜血杆菌(细菌性肺炎第二种常见的起因);呼吸道合胞病毒(年龄不足2岁,尤其6个月以内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常见起因);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学龄期儿童常见);肺孢子菌(一种真菌,年龄不足6个月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患儿中肺炎的主要病因)。当然除了感染因素外还有诱发因素及环境因素。
3.小儿患肺炎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儿童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可以听到较为固定的湿罗音(水泡音),如果拍胸片或肺部CT的话,可以见到斑片状的高密度影。肺炎的发病可急可缓,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发病。最先见到的症状是发热或咳嗽,体温一般在38~39℃,腺病毒肺炎可持续高烧1~2周。身体弱的小婴儿可不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会有咳嗽、呛奶或奶汁从鼻中溢出。另外,患肺炎的宝宝普遍都有食欲不好、精神差或烦闹、睡眠不安等症状。重症病儿可出现鼻翼煽动、口周发青等呼吸困难的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病儿还可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4. 小儿肺炎怎样治疗?
轻症肺炎可以在门诊治疗,口服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配合中药颗粒或中成药治疗即可有效缓解病情。但需要指出的是抗菌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对于年幼儿和重症患儿,一般建议住院治疗。住院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措施,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及中医、中药的特色疗法等。言,小儿脑炎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入院治疗。在住院后,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的体征数据,随时注意其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瞳孔的大小。一旦上述数值出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
5.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应该怎样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害怕打针的疼痛,加上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不适感,而小儿群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主诉能力本身就比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哭闹、抵触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不仅能引起咳嗽等症状加重,也使输液、吃药等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从而大大降低了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性格特征、诊治内容、疾病情况等来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应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积极与患儿沟通交流,并充分利用讲故事、讲笑话、电视节目、玩具、动画片、游戏、聊天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此减轻疾病及治疗对患儿的刺激,并取得患儿的信任,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另外将病房环境进行适当的改进,比如在病房内放置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漫画等,以此提高病房环境的舒适度,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儿的抵触情绪。
(2)健康教育 由于担心患儿的病情,患儿家长往往也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如果发生一次扎针不成功的情况更容易引起患儿家长的抵触,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及时为患儿讲解小儿肺炎病情、治疗相关信息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以此保障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为患儿家长讲解日常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措施,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行为,并端正自身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患儿的焦虑和担心,指导患儿家长积极通过给予患儿抚触、按摩、沟通交流等方式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使治疗和护理工作能更加顺利地开展,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3)病情护理 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小儿肺炎是由于细菌和病毒引起,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与过敏原的接触,常见的比如白色念珠茵、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尤其是要注意患儿心率、呼吸、精神状况的变化,防止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同时要注意脓气胸、支气管扩张、肺不张、肺大泡、肺气肿等。
(4)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状况建立合适的饮食方案,日常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类型,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应注意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并根据患儿的喜好合理调节饮食类型,刺激患儿的食欲,确保患儿的营养供给。
参考文献:
[1] 赵小红 .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J]. 中国现代药
物应用,2014,8(5):187-188.
[2] 戚华 . 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 [J]. 中外健康文摘,
2013,10(8):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