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1期   作者:闻海霞
[导读]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参与研究,从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0例病患。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病患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病患的入院至手术室时间、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病患在入院至手术室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患(P<0.05),且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P<0.05)。观察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病患的抢救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确保病患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抢救的成功率,并且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质量
         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是临床病情程度相对严重的疾病之一,大量的失血会导致病患死亡。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以及纠正休克能够避免器官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出现,确保病患的生命安全,也是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按照各种疾病的特点,并以病患为中心展开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具备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且应用较为广泛[1]。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在于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质量的影响,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病患参与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参与研究,从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0例病患。纳入标准:(1)腹部创伤且大量出血;(2)意识变化;(3)脉搏低于100次/min或无法触及,休克指数大于1.0;(3)收缩压低于80mmHg;(4)脉压低于mmHg。排除精神疾病、肾功能障碍、肿瘤以及凝血功能差的病患。观察组40例病患当中,男性病患28例,女性病患12例,年龄在2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4.3)岁,其中轻度休克13例,中度休克22例,重度休克5例。对照组40例病患当中,男性病患29例,女性病患11例,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3.7)岁,其中轻度休克11例,中度休克23例,重度休克6例。两组病患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满足可比条件。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研究的病患均出于自愿且享有其合法权益。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方式,为病患提供氧气供给,对病患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并按照医嘱给予相应治疗手段。
         观察组病患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救护车将病患运送至医院后,护理人员对病患情况进行预判,避免漏诊。对病患的体位进步性调整,垫高病患头部使血液流向重要器官,并且避免窒息;至少建立3条静脉通道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患进行止血抢救处理,对创伤进行清洗处理,避免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入院至手术室时间、手术用时进行记录对比,并对比评估两组病患的抢救成功率。
         对比评估两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标准分为非常满意、一般与不满意3个标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项研究所整理的实验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6.0处理;经由X2、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抢救各指标对比情况
         观察组病患在入院至手术室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患(P<0.05),且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病患急诊抢救指标对比情况(±s)

2.2两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情况
         观察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37/40)92.50%,对照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27/40)67.50%,观察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进而为失血性休克病患缩减术前准备时间,控制并发症并提高护理质量[2]。其他研究当中,作者认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失血性休克病患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病患满意度[3]。本次研究结果当中,观察组病患入院到手术室时间以及手术时间都要更短,并且抢救的成功率更高,同时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证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病患的抢救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确保病患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抢救的成功率,并且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兰局, 许艳, 徐金凤,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质量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027(006):108-110.
[2]李素贞.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首都医药, 2019, 028(012):134.
[3]钟喜仙, 郑其萍. 急诊抢救护理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01):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