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神内科住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 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纳入60例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n=30,优质护理)及一般组(n=30,普通护理),观察两组睡眠质量及护理依从性。 结果 优质组入睡时间评分(0.82±0.25)分、睡眠时间评分(1.01±0.19)分、睡眠紊乱评分(0.36±0.15)分低于一般组,护理依从率(96.67%)高于一般组,P<0.05。 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后,护理依从性及睡眠质量明显提升,建议推广。
【关键词】老年睡眠障碍;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实施效果
睡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过程,而神经内科患者则具有病程长、进展慢的特点,需行长期住院治疗,此期间会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严重下降。有学者指出,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若存在睡眠障碍,会影响机体代谢,在加重病情的同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需加强护理干预[1]。基于此,本研究纳入60例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纳入60例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组,优质组:n=30,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为(71.95±3.62)岁;住院时间5-19d,平均住院时间为(12.84±2.37)d。一般组:n=30,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为(72.26±3.54)岁;住院时间6-20d,平均住院时间为(13.35±2.66)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如下:(1)优质情绪护理: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多存在内心压力,护理人员可列举疾病治疗成功案例,规划心理咨询办公室,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强调病情是可治愈或可控制的,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继而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2)优质环境护理:当患者在入睡时护理人员需保持轻柔的动作,在查房时注意控制脚步声及其他噪声,将病房内温度调整至37℃,同时为患者拉上遮光窗帘,调整病房湿度,为其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3)优质生活护理:在入睡前禁止剧烈运动或饮用咖啡、浓茶等,避免神经兴奋造成的睡眠障碍,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在入睡前用温水泡脚,或对其进行适当的按摩护理,放松患者身体肌肉及心情,让其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
一般组:普通护理,即遵医嘱服用睡眠引导药物、加强睡眠障碍知识普及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睡眠质量及护理依从性。依据PSQI(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紊乱等角度评估两组睡眠质量,分值与睡眠质量为负相关关系。依据神经内科住院部自制量表,从不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依从等角度评估两组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行t、X2检验, P<0.05,研究有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睡眠质量
.png)
优质组睡眠质量更优,P<0.05。
2.2观察两组护理依从性
.png)
优质组护理依从率(96.67%)更高,P<0.05。
3.讨论
睡眠障碍是睡眠中存在异常行为或睡眠量不正常的表现,临床将其分为异态睡眠及睡眠失调,若机体长期处于睡眠障碍状态,会造成神经功能紊乱,严重损害机体健康[2]。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特点是住院时间长、神经损伤大、住院费用高等,加之老年患者心理承受力差,增加了其内心负担,继而会引起睡眠障碍,延缓病情恢复。在本研究中实施优质情绪护理,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办公室,让患者与心理医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向患者列举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成功案例,强调病情是可控制或可治愈的,以改善患者心态,实现更高的睡眠质量。当患者入睡时护理人员控制噪声,调节病房内温度及湿度,并拉上遮光窗帘,能为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此外,在入睡前禁止饮用咖啡、浓茶及剧烈运动,适当进行温水泡脚及按摩护理,能放松患者身体肌肉及心情,避免神经兴奋,可让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睡眠,实现较高的睡眠质量[3]。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可提升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能让其对护理措施保持高度依从,实施效果优异。
参考文献:
[1]王小玲,朱丹红,曾俊英.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8):1083-1084.
[2]任媛渊,朱跃平,杨君, 等.经颅微电流刺激法改善老年慢性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情绪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4):3165-3168.?
[3]王静,金璐.正念减压疗法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22):2084-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