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患者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练羽 毛小琴
[导读] 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预后情况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此次78例研究对象是2019年4月-2020年4年在本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经电脑随机分为各39例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患者不良症状,加快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保证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实践。
        【关键词】阶段式康复护理;常规护理;颅脑外伤;预后情况
        颅脑损伤于急诊外科中比较常见,可分为脑损伤、颅骨损伤及头皮损伤。相关研究表明,在全身各部位的损伤中颅脑损伤占据第二,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主要致病因素为外界暴力,现阶段,多于钝器打击、交通事故、跌倒、坠落中发生,颅脑损伤术后需经长期预后,才可康复,很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不仅如此,一般情况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还会伴有损伤神经系统功能,术后一段时期内,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现阶段,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开始着重关注康复护理,合理的康复护理可起到积极作用,维持协调肌肉关节活动。我院为了深入研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预后情况的影响进行了此次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78例研究对象是2019年4月-2020年4年在本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经电脑随机分为各39例的两组,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有20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跨度22-74岁,均值(48.23±2.52)岁;对照组中有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跨度23-75岁,均值(49.29±2.1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实施监测生命体征、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等基础干预。
        观察组:阶段性康复护理模式。首先,行脑水肿期干预。辅助患者呈合适功能体位,锻炼指关节,帮助患者合理调整肢体,要注意对患者的关节加以保护,指导患者屈曲九十°,抬高手肘,伸展90°踝关节,活动上下肢关节,伸展上肢,外旋肩部,屈伸锻炼指关节,每个动作大概重复5次,1次3分钟,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其次,行稳定期干预。在患者稳定期给予其按摩,指导患者自主训练,加快身体正常代谢,指导患者缓慢练习翻身及合理使用坐便器。之后,指导患者缓慢锻炼坐起,双手交叉,行手指关节活动,并活动患肢,1次3分钟,1次动作重复20次。指导患者呈平卧位,两腿屈曲,将臀部抬高,使用坐便器,并指导患者行坐起锻炼,首先呈侧卧位,用健侧支撑,缓慢向床边移动,轻轻推动患者,告知其用力坐起。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确保患者不良心理逐渐消除,维持愉悦心情,促进预后恢复。第三,行恢复期干预。在患者步入恢复期时,应指导患者行站立、慢慢行走、座椅转移等简单锻炼,在患者可以走动后,指导其合理摆放小物件,行握力训练。护理人员还应辅助患者进行锻炼,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此同时,辅助患者尽快恢复患肢。
        1.3 观察指标
        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对78例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相关指标包括健康情况、躯体疼痛、精力、心理功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身体健康及社会功能,各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比[1]。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软件整理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78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尽管可保证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改善,但无法获取显著的理想效果,一般情况下,会遗留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对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加以刺激,可促使患者感觉神经传导及运动神经传导得到改善,加快恢复肢体活动能力和神经活动能力[2]。因此,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恢复大脑功能。本次试验主要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与阶段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可见,阶段式康复护理可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确保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到改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康复效果。阶段式康复护理的实施,主要从脑水肿期、稳定期及恢复期行护理指导,经指导患者维持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维持肌肉代谢,预防出现畸形关节,在逐渐稳定病情后,采取主动康复干预,促进病灶周围形成传导通路,促进脑重塑,预防肌肉萎缩,加快恢复神经功能,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可辅助患者建立自信心,愿意积极自主行康复锻炼[3]。
        总而言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患者不良症状,加快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保证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莫凤兴, 莫云弟, 邵凤娣,等. 急救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7):2831-2834.
[2]吕云霞, 张雪芹, 李桂菊. 阶段性改变联合集束化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 2(2):55-58.
[3]张维汉, 杨昆, 陈心足, 等. 规范化外科手术与多学科综合治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报告[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 23(4):396-4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