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TCT以及活检病理在宫颈上皮瘤变(CIN)以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最终确诊为宫颈上皮瘤变的270例患者以及16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TCT和活检病理检查,并在术后病理检查标准的基础上,对TCT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在宫颈上皮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鉴别。结果 TCT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高于活检病理的方法,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上皮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活检病理的诊断方法相较于TCT来说诊断价值更高,漏诊率和误诊率较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关键词:TCT;活检病理;宫颈上皮瘤变;早期宫颈癌;诊断价值
宫颈癌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女性肿瘤疾病,多发生于40岁左右的女性中,但是近几年很多年轻女性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宫颈癌状况,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出现此类疾病与患者的性行为、分娩次数以及卫生条件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我国及时推进了宫颈癌细胞学筛查技术,TCT和活检病理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宫颈上皮瘤变以及宫颈癌症状被及时发现,临床治疗率明显提升,死亡率大大降低。基于此,本文对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70例宫颈上皮瘤变以及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70例宫颈上皮瘤变和16例宫颈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5-61岁,平均年龄为43.6±16.4岁;孕次在1-4次,产次1-4次。在此过程中,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本次研究中,合并其他妇科肿瘤疾病、有宫颈手术史以及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中。
1.2方法
(1)TCT检查
在患者的非生理期阶段进行取样,在此过程中,相关检查人员需要将阴道镜置入患者阴道中,是宫颈充分暴露,并采用棉签擦拭患者阴道内的分泌物,此时还要利用配套的毛刷放在患者宫颈口旋转3次,以此来获取患者的宫颈细胞。取样工作完成后,相关检查人员需要利用相应的Thin Prep保存液对毛刷进行反复的清理,而后开展常规的固定、染色等一系列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CT诊断主要对ASC-US、ASC-H、LSIL、HSIL以及SCC进行诊断[1]。
(2)活检病理
在进行上述同样检查之后,相关检查人员需要利用棉签获取患者的宫颈分泌液,并进行相应的醋白和碘实验,这样做可以为相关检查人员检测患者的阳性可疑区域提供帮助。通常情况下,相关检查人员需要在阳性可疑区域的3点、6点方向进行取样,并将收取到的样本放置在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溶液中进行固定,在行业组织病理学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诊断。组织病理学的诊断结果一般分为正常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的病变以及鳞状细胞癌三大类,其中,宫颈癌之前的发病又分为三个等级。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且当P<0.05时,所有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TCT诊断以及最终病理学的结果
.png)
2.2比较活检病理诊断和最终的病理学结果
.png)
2.3 TCT以及活检病理对CIN以及SCC的诊断学评价
通过表3数据可以得知,利用TCT诊断CIN以及SCC的灵敏度为56.67%(153/270),特异度为75.00%(12/16),漏诊率为56.67%,误诊率为25.55%。
表3 TCT诊断CIN和SCC与最终病理学结果的对比
TCT检查 最终病理学 合计
CIN SCC
CIN 153 4 157
SCC 117 12 129
合计 270 16 286
通过表4数据可以得知,利用TCT诊断CIN以及SCC的灵敏度为98.89%(167/270),特异度为81.25%(13/16),漏诊率为1.11%,误诊率为18.75%.
表4 活检病理学诊断CIN和SCC与最终病理学结果的对比
活检病理 最终病理学 合计
CIN SCC
CIN 267 3 270
SCC 3 13 16
合计 270 16 286
3讨论
出现癌前病变的情况多数原因都是因为宫颈癌出现了浸润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中,CIN就是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明显表现,通常情况下,出现癌前病变的患者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只是一些患者会出现白带增多、出血等情况,宫颈也会进一步肥大、充血,即使是医护人员也很难从肉眼发现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宫颈手术前的检查诊断就成为了确定CIN以及SCC情况的主要途径。在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虽然阴道镜以及其他辅助仪器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宫颈癌的治疗率,但是很多患者在术后的检查结果与术前的诊断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一些比较微小的浸润癌很难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经常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不同方式在宫颈癌癌变诊断中的价值成为了当前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将TCT以及活检病理的方法在宫颈上皮瘤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中发现,TCT检测的漏诊率为56.67%,误诊率为25.55%,而活检病理检查的漏诊率只有1.11%,误诊率为18.75%,活检病理的误诊和漏诊情况明显小于TCT检测,两种方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TCT检测只能作为CIN以及SCC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技术,活检病理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
总而言之,活检病理在宫颈上皮瘤变及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更高,漏诊率和误诊率相对较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也要注意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曲首辉,鲍志敏,刘荣欣.TCT、活检病理在宫颈上皮瘤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8,24(04):36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