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方向也产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 生掌握文化知识、基本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使其人格更加健全、品质更加优秀。所以在这样的教 育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提高初探
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这揭示了中国年轻一代之于中国发展的重 要地位,指明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针。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综 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凸显。新课程改革强 调道德法治教育普及,将道德法治课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尤其 是在小学教育中,更强调道德法治课程的有效性。该课程开设的主 要目的,是使得道德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学生能够有正确的行为举 止规范,掌握基础的法治意识,严格要求自身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 制度。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形成有秩序、有道德的良好社会氛 围。目前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阻碍,教学效果有待 提升。
1 制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的原因
1.1 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
小学道德法治课堂主要采用的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该教材以 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内容来源于当地的实际案例和生活状况。 虽然教材内容涵盖了学生能接触的真实案例,但其中的理论知识依 然占据了大篇幅。相比之下,案例所占比例很有限。教师在进行理论 知识授课时,往往艰涩难懂,脱离实际,不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 学生的共鸣。为了使得道德法治教学通俗易懂,能够加深小学生对 正确行为规范的认识和记忆,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添 和扩充。这要求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结合小学生了 解的实事,参照教学目标,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整合,从而丰富教 学内容,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1.2 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我国实行教育改革的时间不长,传统老旧的教学意识根深蒂 固,现代化教育模式还难以推广普及。尤其是一些教龄较长的老教 师,在授课时习惯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这一问题在 道德法治课堂中尤其明显,部分教师虽然也会举一两个例子,但是 讲解方式极其生硬,学生不能够从中获取对道德法治内涵的认识, 也很难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无法深化 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反而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
1.3 没有良好课堂氛围,缺乏对学生有效指导
课堂氛围的优劣能够作为评价课堂质量的标准,是教学效果的 重要体现。优良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并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这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通 过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把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和侧重点。 这就实现了教学的即时反馈和良性循环,有益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 提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忽视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 要性。虽然一些教师也尝试着和学生互动,但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 往往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这种互动的效果不佳,没有从根本上将 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 的角色,意识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策略研究
2.1 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
教师在进行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传统文化 进行法制与道德的建设的体系的提升,通过整个建设过程以及整个 教师教育过程进行传统文化的结合,针对这些方面,教师需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形式进行一些传 统文化中的道德榜样,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人物事迹展示,让 小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提起兴趣的同时,能够进行专业化的知识 体系的学习然后不断的提升整个教育水平,其实在进行小学生的道 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的讲解,教师在 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出对传承文化的知识的充分了解,从而不 断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的法治与道德素质水平。
2.2走入学生内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式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尚未完善, 处于身心发展不健全 的阶段,缺乏对于事物的正确判断以及识别能力,所以学生对 于安全意识也十分淡薄。 鉴于此种情况下, 教师必须要近距 离地观察了解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由于小学阶段是 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会伴随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只有 掌握了防卫突发事件以及不安全事件的技能, 才能够真正地 健康茁壮成长。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一些小学校园欺凌事 件出现,性质极为恶劣,过程也是触目惊心,引起了社会各界 对于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 青少年阶段本是健康快乐 成长的时期,校园应是欢声笑语,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何会 产生欺凌事件,为什么会使青少年变得如此狂暴,在学生身 心健康成长过程中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格,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等重要,也应当引起学校 的广泛重视。 所以在新时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 于学生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养成爱护弱小,遵守社会 公德的良好习惯。
2.3充分注重法治与道德教育的实践
在进行法制与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注重法制与道德建 设的实践,可以通过教师的一些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过 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对于一些法律知识也有所了解,教 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养老院的打扫工作以及社区的志愿者活动, 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法律知识大赛 等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参与大赛等形式,对于法律知识有所了解,这 些都是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在法治与 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完善的一个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顺应时代变化发展,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 师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维,不断完善教学目标。根据学 生实际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 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 关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注入“新 鲜的血液”,从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2]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
[3]张春娟.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案[J].课程教育研,2018(31).
[4]卢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