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丁国庆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丁国庆
[导读]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优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多媒体主要应用在:模拟现象模糊、抽象的实验;模拟较难完成的实验;模拟教师便于讲解、学生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模拟违规操作,呈现实验错误后果的实验。

丁国庆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优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多媒体主要应用在:模拟现象模糊、抽象的实验;模拟较难完成的实验;模拟教师便于讲解、学生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模拟违规操作,呈现实验错误后果的实验。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物理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97-0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一些较难操作的实验、较难理解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常规教学也有其特点和优点,同样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可以用实验很好说明的物理概念或规律,通常我们都亲自动手做一做,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过程与方法。我对多媒体的运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拟现象模糊、抽象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不高,不便于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观察,这时候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完成。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学生具体的光路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加上受条件限制,导致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影响了探究的效果和功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形成了障碍。基于以上情况,我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演示增强了效果: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延伸至凸透镜,再让光线经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在这个过程中伴以声音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完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这样不但弥补了常规演示的不足,同时声音和色彩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感知程度,同时提高了学生动态思维能力,降低了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将物理规律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另外,学习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讲解分子动理论时对扩散现象的微观过程等,我利用FLASH制作了动画,这样就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对学生深入理解上述知识非常有帮助。
        二、模拟较难完成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例如,马德堡半球实验,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课堂中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让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我们就说,这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这时,我们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课件中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一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所有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接下来再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再比如做测量大气压强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因为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着教师的一张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模拟这一过程。



        三、模拟教师便于讲解、学生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
        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许多实验,不但需要学生亲自去做,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反复观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实物展示不方便,我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并加以放大,这样就能够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讲解,所有学生都能看得非常清楚;再例如讲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模型以及工作原理,我将其做成flash动画,并采用局部放大、停留、慢动作等不同的动画效果,为学生提供鲜明的视觉信息,不仅能让学生进行全面观察,还可以反复观看各个冲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模拟违规操作,呈现实验错误后果的实验
        所有实验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轻则损坏一起,达不到教学目的,重则危及人身安全。用多媒体模拟违规操作,将可能产生的后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不仅能够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还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用多媒体演示用体温计测量沸水温度、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电流表与电压表交换位置、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未接地等错误操作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远比教师口头反复强调“要注意规范操作”效果好得多。
        五、模拟难以再现的实验
        物理教学中还有一些科学家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特殊实验,教师不可能再次在课堂上演示,这时只能借助图片、文字来表述,再让学生通过想像在头脑中再现,例如原子弹的爆炸、“神舟五号”飞天等场面。但是这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就能够顺利再现其壮观的场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学生因时间和位置的限制而难懂,这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物理的障碍。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难点上难以有所突破,很难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就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方法、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分解教学难点,模拟动画,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远古为眼前,最终达到化难为易,从而便于学生自主理解、记忆和掌握的目的。在上《分子动理论》这一课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分子、原子模拟动画,突破了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难点。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我认为,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多媒体再好,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引起教学质变的不是多媒体本身,而是如何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过程,对他们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接受科学思维以及深层次分析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多媒体模拟实验所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让它发挥好“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弛 多媒体物理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物理教学探讨  2011.10
2.王凯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课件  电大理工  20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