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多维设计与灵活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袁昌敏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袁昌敏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向家村小学  44500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优化设计;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9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素质不断提高,语文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愈加显著,而情境教学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本的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团结合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时,还存在着创设目的不明确、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情境教学的问题探究与分析,提出了具体改进策略,望各位教师加以参考。
        一、大胆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情境课堂,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科技日益发达,智能技术早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备受教师的青睐,而多媒体技术也凭借其自身的优势给予学生更为优质的语文学习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很轻易地将课本教材中的静态文字或者图片转化为动态的影像或者是视频,促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生机、有活力。因此,在创建情境模拟课堂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考虑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情境教学课堂,给予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视觉体验。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一篇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秋天五谷丰登、秋高气爽的喜悦场景,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来向学生展示秋景图。在讲解下面“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段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梨树、苹果树满树硕果的场景,梨子黄橙橙的,苹果红扑扑的,一个个像是刚出生的宝宝一样可爱动人。而远处田野中的水稻正随着微风翻涌出金色的稻浪,像水波一样。一大片一大片的高粱地熟了,红红的像是火把一样。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往秋天丰收的场景,感受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生活阅历较浅,好奇心重且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学习效率较低。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需遵循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了教材知识后,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问题,如:(1)本篇文章题目中的“揠苗”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整体把握文章,“揠苗助长”的含义是什么?利用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其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文章内容,使其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快速找出正确答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阅读效率。之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如:(3)文章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揠苗助长”?(4)他最终知道自己做错了吗?(5)你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教训或启发?(6)若你是本文主人公的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通过这些引导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动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以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故意设问。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教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遇到描写具体景色的课文之时,教师可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视角来对课文内容做出阐述和分析。这样的设计不仅新颖,同时也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如,在经典唐诗《静夜思》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当学生赏月的时候是否出现了与作者一致的思乡情绪,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设计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与综合运用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更为全面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收获更多乐趣。因此,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优化设计自己的课堂活动,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究意识,鼓励学生在情境教学课堂中去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构建情境教学课堂。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较小,对于一些角色扮演活动充满着好奇和探究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者心理诉求出发来设计制作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角色扮演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要先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内根据文章内容自行分工和合作,比如有扮演雪孩子的、有扮演太阳的等等。每个小组都可以自由发挥,在不改变原文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故事情节的填充或者增加故事人物,使表演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要仔細观看学生们的表演,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让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课堂参与感和归属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活动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升学生的情境体验。
        四、巧设生活互动情境,升华学生的写作情感
        作文来源于生活。在面对作文时,很多学生常常一筹莫展,很大原因是因为学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不知道写什么,甚至感到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精心设计生活实践情境,只有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带领他们学习写作,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就是写作。教师要努力认真地将习作和生活综合到一起,制造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经历。开阔他们的写作思路,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致。当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防止他们对自己看到的事情记得不清楚,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将一些细节问题写出来,指导学生最后将这些片段联合起来汇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在一次“记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作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课外活动少,实践活动少的现状,为了使学生在作文中真正做到有话说,想说话,而不是胡编乱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外面的田野,因为周边种植棉花和西瓜都需要在地里铺一层白色薄膜,所以地里有大片残留的白色垃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来捡田野里的白色垃圾,在活动开始之前, 先让学生观察有白色垃圾的田野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感受。然后分成小组,齐心协力一块把一定区域的白色垃圾清理出去。再让学生观察田野是什么样子的,感受到了什么,在活动中有什么体验,说说以后在家里或学校应该注意什么。这样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提示,使学生明确了写作思路,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所看、所做、所思、所想完整写出来,成就了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作文而言,教师的教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善于创造新的教学思路通过互动情景教学方式创造各种各样的情境 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探索创新。在情境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充分的养分,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2]彭晓莉.创设情境提高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4):135.
[3]刘燕.浅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01):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