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建筑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依靠于一些预制的构建,直接在建筑工地通过一些建筑的手法和技术,实现连接而装配成的建筑。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由于其施工的时间短,工程反应迅速,且整体的工程周期比较短,因此在施工技术领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成为了中国建筑领域一个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工作期间,需要借助完善的工程落实工序,搭配上紧凑的施工流程,并且有一个配合良好的组织。这些因素聚齐,才能够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成功落地,并且对于影响工作方面的因素,实现合理有效的改善,提升相对应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对策研究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是逐年增多,装配式建筑可以更好的节约成本,增加施工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在建筑领域获得了一致好评,因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进行了分析,让大家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有所了解。
1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1.1建筑构件相关影响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上,会运用很多建筑构件,而由于当前我国建筑生产厂商普遍规模有限,在进行生产装配式建筑工程构件时,存在工艺能力欠缺、经验不足等情况,导致建筑构件的整体质量存在明显差异。通常情况下,厂家会按照定制要求分批次进行模块化生产,当构件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现场作业人员妥善保存构件,避免构件受到人为因素或者是外界因素影响而降低了整体质量,从而阻碍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1.2现场施工人员及安全相关影响因素
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责任心,都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淡薄将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随意踩踏构件,工具与材料的磕碰,造成构建出现变形甚至损坏情况,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现场人员是否对外露钢筋、外露保温以及套筒内部做好保护也对构件本身有着重要反馈,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如作业人员对灌浆、套筒连接、管件埋设等节点的处理方式,吊装过程中对起重式平衡杆的合理配置,临边防护安全措施和各项安全规范操作等。
1.3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较低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着特殊性,在施工时对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在开展工程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全面理解新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导致预制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方面出现很大差异。因此,管理人员也需要继续学习,更新管理控制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充分理解装配式建筑带来的积极影响,否则将不利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2.1健全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在当前,建筑工程的管理体系尚且不够完善,更不适合当前装配式建筑模式的运行。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应当从健全体系入手。首先,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建筑管理体系,从外国的管理模式当中进行借鉴,再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工作的行为习惯,进行建筑工程管理蓝图的确立。结合当下中国的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再进行合理的完善和改进,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国家建筑工程发展的管理体系。其次,优化系列部门的管理设置,确保每一个工程的部门,都可以执行起自己的责任,秉承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最后,还要实行用人制度,充分挖掘人才,提升监管系列的工作。政府部门也应当出台系列的辅助政策,做好协调的工作,确保建筑工程体系得以成功健全、丰富和持续发展。
2.2提升专业人员素养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未来的建筑行业中比重较重,但当前来看,从事装配式建筑工程工作的专业人员较少,人才相对比较短缺,有很大的缺口,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存在脱节的想象。专业人员紧缺不利于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与当地高校紧密合作,成立培养专业人员的基地,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大量人才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出优秀的团队,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人才储备,以满足市场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与此同时,相关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建筑管理过程中对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以往多数情况,常常项目完成后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特别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单依靠某一部门是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的,必须要有专业的工程管理部门作后盾,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需要紧密配合,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管理方式,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工作体系。
2.3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了,满足不了现实中的具体需求。所以,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要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实现科学管理。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内部与外部的高度统一,深化改革,强调绿色施工,提升垃圾利用率,将环保理念贯穿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提升全社会的认可度。此外,还要注重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结合,保证工程质量,整体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水平。
2.4借助并完善信息化监管体系
为了保障安装的构件在每道工序上都能够满足验收标准,还应借助信息化监管体系,通过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反馈进行实时进行监控。借助BIM技术,从施工过程中辅助判别工程实施的完成情况,在竣工阶段辅助竣工结算,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借助其项目管理上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辅助建模,针对施工中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工程中的每个施工环节等进行信息数据采集,保障每个分部分项工作都可以实际满足施工相关要求和标准。
结束语
3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的看法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美国日本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差别非常大,美国、日本基本是因为居民没有地方住才开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的,但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原因与之相比却不是那么迫切。有需求才会有动力去做。现在因为装配式建筑发展不成熟,造价不是谁都能接受的,很多人不能接受造价的变化,如果不想任由时间来掌握主动权,那么就需要一些强硬的手段。所以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管控需要十分强硬。一些规范也需要细化完善。但装配式一定会成为建筑施工的主流,因为绿水青山是我们新目标,也因为装配式建筑成熟可以证明一个国家的成熟。
结束语
总的来说,从装配式建筑工程入手,完善装备是建筑工程的整体建筑体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办事高效、实施修正的一个监管体系,为国家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此外,一个好的监管体系,也会对于一项技术的发展和延伸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帮助相关技术手段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就装配式工程建设相关手段而言,完善自身技术手段,实现配套软件实力,才是应当发展的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军.探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价值工程,2020,39(6):59-61.
[2]李唯馨,王卫东,李振霞.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2):194,197.
[3]袁斐.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6):188-189.
[4] 李德智,王艳 . 建设单位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驱动及阻碍因素 [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