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心理学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何志才
[导读]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教育条件,农村与城市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种差距下,农村中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同的方法起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音乐心理学将音乐与心理学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来对人的心理进行引导,音乐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心理学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  农村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音乐心理学是在心理学理论以及方法的基础上,对人的心理现象和音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人的音乐感、音乐才能、音乐记忆以及音乐创造等。音乐心理学对人们创作、表演、欣赏音乐时的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致地研究,了解音乐对人心理的作用。近年来,音乐心理越也更多地被应用到心理干预当中,在心理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无论是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心理问题辅导,音乐都可以帮助心理辅导老师更好地完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常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两个方面的内容:
        1.常规心理健康教育
        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些常规性的教育训练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常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集体性的教育,具体包括学习心理辅导、人际关系指导、情感教育、健全人格培养以及性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农村中学中,这些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班会以及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中进行的。在班会上,除了部分班级事务的安排之外,班主任教师也会利用班会时间,选择不同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班会课上进行人际交往指导,告诉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引导中学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树立正确道德观,遵纪守法也是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可以引导农村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
        主要是指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进行的针对性辅导。在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学生心理出现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有职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纠正学生心理问题,避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针对农村中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习压力舒缓,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除了繁杂的学习课程之外,还有家长以及老师们给予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得不到释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是身体健康,很多的学生在开始考试之前都会神经紧张,甚至会出现失眠的现象,这些都是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的表现,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舒缓其压力;其次是心理问题的干预,目前有很多的农村学城乡差距背景下产生了心理的失衡,有些学生表现出不自信和自卑,有的学生出现了“仇富心理”,这些心理都是不正常的,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干预,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二、音乐心理学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结合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下面对音乐心理学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1.音乐心理学在农村中学生常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生大多处在青春叛逆阶段,无论班会还是道德与法治课,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一些大道理,大多的中学生是不愿意听的。所以在农村中学生常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先进方法让学生主动接受相关的道理。音乐可以让听众感受到创作者以及表演者的感情,而音乐心理学也发现在不同的音乐可以促发人们不同的情感,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音乐的元素可以帮助学生们接受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班会为例,爱国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爱国主义教育班会中,可以通过播放《我和我的祖国》、《中国人》、《龙的传人》等爱国歌曲以及讲解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来加深学生们的爱国之情。
        2.音乐心理学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中的应用
        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中,很多的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容易紧张,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并对心理辅导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舒缓的音乐可以有效放松人的神经,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教师应该播放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与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进行沟通,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一些音乐可以对人的心理进行引导,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推荐一些针对性的音乐,通过音乐来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小梅是一个我们学校的农村学生,在初三的中考模拟考试的时候失手让她的心理出现了偏差,整个人陷入焦虑之中,并且出现了失眠的事情,对她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然后她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并且在老师的推荐下,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放着《幻想曲》的音乐,在音乐中,她的失眠问题有所好转,并且在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下,很快走出了考试失利的阴影。
小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人们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音乐心理学,可以利用音乐来帮助学生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的效果,促进我国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娜. 浅谈音乐教育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3):146.
[2]胡环. 音乐教育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及影响[J]. 北方音乐,2016,36(02):81+83.
[3]张涵静. 音乐教育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 北方音乐,2016,36(24):135.
[4]吕露. 论音乐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008(001):164-166.
[5]海鹃. 初中音乐课中美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