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刘福生
[导读]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领域都迎来了新的改革、发展机遇,其中就包括教育教学领域。在过去,教师展开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采用口头述说、PPT等方式,这些方式显得趣味性较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促使师生间展开有效交流,更不能采集有效的数据,不能为教育教学形成决策和指导。所以,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将会被逐步替代,规范化、数字化、智慧化的

        西宁市教育局信息中心  青海 西宁  810001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领域都迎来了新的改革、发展机遇,其中就包括教育教学领域。在过去,教师展开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采用口头述说、PPT等方式,这些方式显得趣味性较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促使师生间展开有效交流,更不能采集有效的数据,不能为教育教学形成决策和指导。所以,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将会被逐步替代,规范化、数字化、智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智慧课堂;信息技术;智慧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智慧教育应运而生,为智慧课堂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客观而言,虽然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课堂的应用给予了更多重视,但仍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制约了智慧课堂的构建。故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尝试,以实现智慧课堂的良好构建。
        一、深度融合,确保教学成效
        在智慧课堂中,学科工具、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电子书、电子教案等是主要的智慧资源,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是辅助教学的智慧终端,教师采用智能技术展开教学是智慧手段,而要实现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机结合,确保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1]。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的智慧课堂实验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教师存在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心理,这些都影响了教学质量。智慧课堂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共同点,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此才可成功构建起智慧课堂。
        例如,依托信息平台,教师可对学生日常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可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错题生成错题集,然后在后续的教学中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学生错题情况的观察,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此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同班级的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差异,因此教师要想快速提升学生的成绩,应利用信息技术(微课等)为其准备更多的模拟题、练习题、学习资源供其选择。另外,教师也可借助网络交流的便利性,和其他优秀教师展开在线互动、学习。
        二、变堵为疏,变革教育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物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愈加普及,很多学生都能够运用这些技术与工具,但是部分学校出现了断网、砸毁和没收智能设备等严管措施。

对于这一情况,有人质疑,也有人支持。实际上,在信息时代“堵”的效果必然不如“疏”有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到,要以新兴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基础,利用多种智能设备和网络,加快智能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的变革[2]。现如今,智能技术融入社会每一个领域的势头已不阻挡,学校也是如此,智慧课堂下的教学工作不能忽视、遮蔽技术,而是应积极拥抱“技术”。对智能技术进行合理、智慧地运用,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反映,也是学校智慧管理的体现。
        三、引导自学,满足个性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发展都起到深远影响。详细来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科学学习计划地制订,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且,加大力度开发线上学习平台,着手虚拟教室的建立,以丰富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良好满足[3]。实际上,在信息化时代下,有许多学生参与了课外线上学习课程,虽然,这些线上平台都拥有自身的特点、优势,但难以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因此,学校应加强合作相关运营企业,一同开发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在线学习平台,同时对于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做充分汲取,对教学内容、技术设计及人体工程学使用等做全方位优化,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得以提升。另外,应对信息技术的及时交互功能做有效利用,以班级为单位着手讨论群组的建立,以使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得以实时共享。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合理归纳总结,客观、理性地解析相关痕迹数据反射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等情况,从而为课堂教学的下一阶段良好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伴随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构建智慧课堂势在必行。智慧课堂的核心,是借助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效率,使学生学习更为积极,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成长。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智慧课堂建设情况并不理想。故此,需要一线教师与研究人员,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方式,以推动智慧课堂逐步迈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王天平,闫君子.智慧课堂的概念诠释与本质属性[J].电化教育研究,2019(11):21-27.
        [2]杨兴波.“互联网+”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案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9,767(10):40-42.
        [3]李勇,雷宇,高海涛,等.浅谈教师驾驭智慧课堂的“三个改变”[J].教育现代化,2019,6(05):8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