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甄佳媚
[导读] 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摘要: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改善。2017年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新课标将在同年的秋季开始执行,小学科学将从一年级起开设至六年级。农村小学科学课被挤占,科学专任教师缺乏,培训的机会少,教学实验仪器不全且使用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引言
        目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质性不强,不能全面发挥为学生学习和成长带来的作用和意义。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科学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在学生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带动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1农村小学科学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学校方面
        农村小学对科学课的管理比较松懈,学校领导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调查发现,一方面国家在不断提升科学课的地位,另一方面科学课在农村小学却落实不到位,导致科学课程处于尴尬之地。农村小学科学课经常被挤占现象的原因:首先,学校领导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领导与教师怕占用主科学习时间不愿多开科学课,产生学校科学管理上的差异。其次,农村小学科学课几乎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教师只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来到学校监督那一天按课程表上一下课,反之,上主科或自习。可见,科学成为农村小学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此外就是学校师资力量与教学实验仪器配备不齐全和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影响的科学课的正常开展。
        1.2教师方面
        1.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低农村科学教师对目前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表示不满意。造成这种态度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学环境差、工作量大和社会地位低等等。多数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导致消极情绪,且科学课是不考试科目,与教师的职称、福利不挂钩,以至科学课很容易被忽视在一旁,也就认为科学课不是很重要。2.农村教师接受培训机会少缺乏积极性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科学课的任课教师是语文或数学老师,几乎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科学教师专业性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数量不足,科学课教师比较缺乏,多数小学的科学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大部分是语文或数学教师)、转岗教师兼任科学课。在教师培训方面,培训的主要是语文、数学课,科学课寥寥无几。再者,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低,一方面是受工资待遇、压力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学教师身兼多职,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容易无能为力。
        2在农村地区开展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科学课程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理解能力的发展与观察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科学课堂,有助于教师开拓教学思路,了解学生情感与智力活动,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心理水平与智力水平都处在发育早期的小学生来说,其认知世界的基本能力来自于五感的相互协调———看、听、读、写、说,教师的表述与知识面的展示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达到的高度。要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配合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就要培养其学习意识与感知能力,使其在科学课程的辅导下养成特有的认知能力。对比其他教学课目,科学课程具有全面性、具体性、认知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成长能力的同时,为学生自身成长、培养能力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桥梁。在小学阶段展开科学课程,其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于城市教学环境,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较为落后,缺少先进教学手段,只能依靠教师的单方面讲述,无法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体验;一些教师并非专业的科学教育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授课经验,一味灌输不利于引导学生,容易延误课程进度。在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与科学课程相脱离,导致科学教育成果不如人意。


        3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优化
        3.1教师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加培训和研讨会
        新时代新发展,教师也应该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增加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小学的科学素养是大势所趋,因此为了能更好帮助和引导学生,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积极参加国家或学校组织的科学培训和研讨会,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如: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等),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首先,培训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如听专家讲座或登陆中国大学慕课,学习先进理论;开展优质课评选和竞赛活动,鼓励教师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其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提高;组织各类小学科学研讨会和示范课观摩活动。其次,根据不同科学教师的能力水平和需求,开展相应的培训,特别是对业务能力弱,科学素质薄弱的教师和每年的新任教师。培训不仅要年年开展,而且采用短期和长期培训相结,寒暑假集中培训和任教期间不定期培训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进修培训等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最后,逐渐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借助于科学小实验,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不仅要从提高教师的待遇及社会地位和让教师深入了解到其工作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着手,而且要学校重视科学课程的开展。
        3.2设立操作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感受知识
        俗语有云“耳闻千遍不如手动一遍”,农村地区的科学教学要实现教学任务的生活化,就要增加学生的动手环节,使其形成观察认知,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理论。以往的教学活动偏向于课本与教师,将学生作为孤立的主体分离开来,合理设置实际操作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以更主动的态度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与教育机构应增加科学教学的实际操作环节,配合专业的科学手段,在生活中实现教学任务的深化。以“植物”的教学活动为例,以往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对植物的认知,忽略了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特点,在不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与死亡的情况下,学生对植物以及科学的认知仍然是片面而浅薄的,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为学生设立“试验田”,鼓励学生自行种植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形成深刻的理论体系;如果课堂与教学条件较为简陋,教师可简化教育资源,利用汽水瓶、易拉罐等帮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教学过程,获取知识,实现科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3.3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充足,降低实质性教学效率的现象,作为相应教育部门,要适当的加大资金的投入,监督学校能够引进一些新型的教学设施以及设备,协助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除此以外,还要对科学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促进学校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经历,来对科学教学内容进行创设。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多种多样的动物》这一课时,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日常生活当中。从生活角度出发,来对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动物进行观察,详细记录动物特征、生活方式等。在此当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学生的具体参与,在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不断地从日常生活当中总结经验,深入挖掘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针对传统教学理念对整个教学现状带来的不利影响,作为学校以及教师,要从学生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不断的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方式,来提升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够得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小平.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