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陈锦龙
[导读] 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文本阅读在语文中占据半壁江山
        摘要: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文本阅读在语文中占据半壁江山,是一个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而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还有助于从语言表达、写作等多层面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为学生提升阅读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先对小学文本阅读教学中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以望能为同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授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及能力培养,更要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方式方法及技巧,掌握语文学习方法。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文本阅读兴趣的激发可极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提升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见图1。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之中,文本阅读教学成效不大,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若需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一定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坚持学生为学习主体开展语文相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显得十分关键。

图1 小学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教学兴趣的重要性
1.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生以主人翁进行学习,教师若只关注自身的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作用,是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所以教师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积极性。只有这样做才可让学生短时间消化吸收知识,为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作为人获得知识的初始时期,也是小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机遇,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一旦有了阅读兴趣后,就会不自主地积极阅读,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1.3提升小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只有小学生真正的喜欢阅读,才会将精力真正的置于阅读之中,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升学生理解文章的水平非常有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主要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大多教师将重点放在文本阅读相关知识的讲解上,或多或少地误导学生,使得学生觉得阅读等同知识学习,久而久之文本阅读被学生狭隘认识,而具有知识的文本阅读没了生命力,文本阅读吸引力骤然减低,学生在学习之中难以体验到学习文本阅读的乐趣,造成小学文本阅读质量低,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从整体上来讲,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学生兴趣低的原因归纳起来如下:一是教学手段创新程度不高,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切实做不到激发兴趣的有效性;二是课堂互动交流机会不多,文本阅读中忽视学生主体性,教师基本不向学生征集看法、建议意见,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进行阅读与学习,与小学生年龄及该阶段活泼好动天性不相符合,无法将个人看法表达出,文本阅读主要以听居多,学生不喜欢这样的阅读形式,文本阅读成效不高,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更难。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
3.1取文章之精华导入新课
        在未实施授课之前,语文教师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文章更深层次分析,以此找出激发学生兴趣关键点。有些文章关键点短时间就能找出,从文章题目中即可体现,教师仅仅需要从题目着手,导入新课。而有些文章关键点不在题目,隐藏于文章内容之中,显得较为隐蔽,需要从文章的主题内容着手,导入新课。除此之外,一篇文章中真正精彩内容不会集中于某一段,教师可按照文章类型不同,选取某一两处可引发学生兴趣的点展开重点讲解。通过启发学生从多个视角思考,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在讲解《乌鸦喝水》一课时,可通过和乌鸦相关图片等作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或者以乌鸦到底怎么喝水作为讨论话题,展开课堂教学,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又如,在讲解《凡卡》一课时,可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凡卡爷爷在收到凡卡的信之后,他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及建议,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3.2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应用教学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用心去体验文章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学生开展阅读时教师可选用多种的阅读方式方法,尽最大能力让小学生真正从阅读中体验到乐趣,被文章所感染,从而真正爱上阅读、乐于阅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适量添加多媒体等新式教学平台及技术。我们要知道,单一的依靠语言展开语文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会让学生在该教学课堂产生一种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适量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有关的照片、音频及视频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高效进行教学。还可将多媒体素材作为插入对象,合理地设计,提出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具体可表现为,教师在展开阅读讲解时为学生分组,组成小组阅读团队,在阅读完有关文章后,利用小组团队的合作编制手抄报,并张贴于教室宣传栏内,这样不只是可以进一步加大、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记忆及理解,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制造一定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成效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负荆请罪》一课时,教师可播放有关的视频或动画短片,还可利用讲故事方法让学生了解负荆请罪的起因和结果,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后,学生会认真的阅读文章,并且根据廉颇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负荆请罪进行一定的思考,从而学生更乐于思考。
3.3引导学生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来阅读文章,体验和领略文本阅读的魅力,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文章中精彩的部分选用演讲等形式展现,并且对其中表现精彩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是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读和作者进行“对话”,用文章打动学生们的心灵。只要学生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及内涵,从而学生会不由自主的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
例如,在讲解《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西游记》原著,让学生对古典白话文小说和现代文章有所认识,并比较两者不同,从而表现出古典白话文小说优势,在阅读过程之中,让学生加强、加大《西游记》的记忆及理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谈谈各自看法。
又如,教师在完成《黄山奇石》一课内容以后,可指导学生阅读介绍我们国家大好河山的相关文章,让学生加大加深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观,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三、总结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为实现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及写作表达能力,需充分认识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非常关键。具体表现为,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差异性编制教学举措,持续加大学生文本阅读数量,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这样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鸿雁.浅谈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培养[J].读与写,2018,15(27):77.
[2]黄奕翎.文本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5):112.
[3]闫承霞,苏占苍.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卷宗,2018,(24):152.
[4]许姝娟.浅议文本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02.
[5]刘雪飞.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6,07:46-47.
[6]刘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