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文化是永恒的,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意义。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学教育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并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汉语教学。
关键字: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传统文化;途径
中学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明确指出:“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学生的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中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步骤,对于将中学的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科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拥有自己的感受并培养自己的优秀道德。这表明中学中学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重点是以下几种融合方法。
1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对传统文化认识较浅
为了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育,必须首先比较准确地理解它。如果是这样,什么是传统文化?教育部和当今的学术界尚未对此问题做出明确的解释,其他学者对此词也有不同的看法。“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就是这样,没有统一的定义。并入中学中学语文教育不是很理想。传统文化的观念尚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小学和中学之间的差异。
1.2必须改进中文教育策略
作为中学课堂讲师,教师在中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毫不夸张地说,一位好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然而,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育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仍然局限于单词,单词,句子等。并没有融入传统文化。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的汉语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浅析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育。
2.1传统教学观念的变化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发挥自己的课堂指导作用,并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学。注意传统美德的培养。其次,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并根据现阶段中学生的特点,与传统文学教育一起继续完善当前的教育计划。同时,教科书编辑者需要改进现有的教科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知识应尽可能纳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平台,以微妙的方式渗透了传统文化,并提高了教育效果。
2.2从“阅读”开始并渗入古典文学
中学是培养生活记忆和习惯的最佳时间。因此,教师可以清楚地掌握这一功能,并参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文学篇章阅读,这对学生的文化成就和文学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新课程标准中学教学标准对中学诗歌的朗诵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教育部对中学传统文学知识的兴趣的表达,与此同时,对这首古诗的选择也得到了深思熟虑和有意义。它可以满足中学生的客观需求。教师可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中文课上的文学经典,在阅读过程中将它们融入文学氛围中,并发展他们的文学情感。古典文学在文学和艺术上比现代文学具有更多的优势。
2.3从经典故事开始,渗入传统文化
语言学习是一个繁琐而漫长的过程,将古典文学纳入中学初中会使课堂变得更无聊,有时甚至不适用于培养文化的目的。教师认为,根据中学生的当前年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适当添加经典文学故事。这样可以缓解课堂气氛的紧张感;其次,我认为它可以通过经典文学故事的形式来完善中学语文教育的传统文化。
例如,当学习第《爱莲说》号文章时,许多学生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很难理解。目前,老师们可以介绍孟母三迁等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向学生传达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然后了解莲花的高贵本质。培养学生的情绪并养成高尚的品格。
2.4从绘画入手,渗透传统文化
尽管中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主要媒介是古典文学,但古典文学充满了魅力和无穷的想象力,但这种知识对中学生而言很无聊。因此,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如果将传统文学与绘画紧密结合,教育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绘画是艺术的重要代表,古典文学是艺术的最终表达,在绘画中渗透古典文学是适当的。一方面,它可以客观地呈现古典文学,另一方面,它对汉语教育产生了兴趣。
古代人经常用“真正的琴棋,棋,书,画,擅长一切”来形容一个人的杰出能力。可以看出,文学与绘画的融合是基于特定的原理。绘画在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的同时以多种方式演变,传统文化相互联系,文化间教学的融合常常产生不同的影响。
3结论
传统是民族的根源。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传统中国文化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来,只有沧海一粟被传播到中文教科书中。应该不断吸引来自民族文化的营养,能够更多的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教学当中才能游刃有余,并在此大前提下进行汉语教育,对教师来说是真正的责任。因此,我们根本不能放松文化修养。“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首先有一个水桶。“因此,我们不仅可以继续学习和提高我们在和平时期的文化成就,而且可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总体日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真正融入这种民族精神的含义,并创造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真正扎根于我们的心中并形成一种基本的认同感,我们才能最好地让我们的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接受这一古老的遗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牢记我们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坚持初衷,完善教学计划,积极促进传统文化在中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6+173.
[2]李奕.荀子教育思想对培养“完全中国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启示(下)——以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开展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为例[J].中国培训,2018(12):22-25.
[3]王昌波.民族精魂植根教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