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本书阅读已逐渐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策略。认识到为什么要读整本书,知道小学高段适合读哪些书,老师做好阅读前的指导,做好阅读中的推进,做好阅读后的提升,解决书源的问题,落实读书时间,营造读书氛围,开展“我爱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高段 整本书阅读 为什么读 读哪些书 怎样指导 具体实施
自从新课改提倡整本书阅读以来,读整本书便成为我国语文界的热点,许多专家、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现在整本书阅读已逐渐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策略。
一、为什么读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老先生最先提出来的,早在1941年,叶老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就提到了:“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最新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把“读整本书”也明确提出来了。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有多重大。
上次在第5届“巴蜀新课堂·相约蓉城”的研讨会上,清华附小的王玲湘副校长也讲到了整本书阅读较于单篇阅读,它的价值在于:整本书阅读更符合日常自然阅读状态,它增加了阅读数量,拓展了阅读领域,也是发展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更能培养执着坚毅的阅读能力。尤其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更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读什么书
关于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的书目,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收集到大量的名校、名家关于推荐阅读书目之类的文章。我们三台县《三教研【2018】2号——关于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通知》也明确规定了1—6年级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书目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段特征。低段主要让孩子们阅读绘本、童话;中段阅读浅近的各类儿童文学作品、自然科学读物;高段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有提升,侧重于读名著和人物传记,其中高段阅读书目就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居里夫人传》《鲁宾逊漂流记》《昆虫记》《童年》《海底两万里》《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等。
三、怎样读
整本书阅读意义如此深远,那么作为一名高段语文教师,怎样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呢?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三个关节点“阅读前的指导”“阅读中的推进”和“阅读后的提升”,在关节点上要做好。
1、做好阅读前的指导——“激趣”。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阅读前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采取一些策略与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翻开书进行整本书阅读。
从封面书名导入:我们新拿到一本书,一般都想知道:书名是什么?封面什么样子?作者是谁?大概讲什么内容?我就以指导《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为例做以说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名字叫——海伦·凯勒,是一本自传,主人公集盲聋哑于一身,但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她是美国的骄傲。当介绍到这儿,孩子们就已经有强烈的阅读整本书的欲望了,想知道海伦·凯勒的事迹。创设悬念导入:老师主动向学生讲述整本书中最能吸引学生的情节,并在悬念处打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好奇心。
指导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介绍说这是一本奇书,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还介绍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的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这时候已经悬念十足了,孩子们急切的想知道这本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2、 做好阅读中的推进——“深入”。
读整本书不仅仅需要兴趣,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关注非常重要。
做好阅读交流:那么,交流什么?怎么交流?
①老师帮助学生“有话可说”老师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分享讨论,解决不敢聊和不会聊的问题。如:这本书里哪里让你印象最深?哪里让你快乐?哪里让你悲伤?哪里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哪里完全出乎你的意料?②、教师要设计有有价值的问题。读《鲁滨逊漂流记》,你可以画一张鲁滨逊的漂流图吗?(这个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作品内容的问题)《一百条裙子》中假如旺达没有画画天赋怎么办,是否还可以拥有她的“一百条裙子”?(这个是深化人文内涵认识的问题)
读《灰姑娘》故事,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这个是链接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在推进过程中,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孩子顺利地读下去,所以老师需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 做好阅读后的提升——“总结拓展”。
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应该设置一个提升总结的环节,帮助学生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作品对话。目前阅读后的提升有三种形式。
阅读分享:每个人的阅读感受是不同的,阅读后的分享活动是必要的。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让孩子分享海伦·凯勒的名言:有的分享“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有的分享“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时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有的分享 “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问孩子最想说什么?有什么新的感悟?有孩子们踊跃发言了: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我们从今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最后还可以让孩子把这些感悟写下来。
以上“激趣”“深入”“总结拓展”这三个关节点,都要关注到三个方面:1、关注“整本书”整体的特点;2、关注交流话题要有选择;3、关注一定交给学生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阅读习惯应贯穿阅读教学始终,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师的最终职责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