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炎性疾病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3期   作者:成立贵
[导读] 通常来说,造成直肠肛管周围产生瘘管或囊肿的主要原因是肛门腺出现的感染状况
    肛周炎性疾病的检查方式
        通常来说,造成直肠肛管周围产生瘘管或囊肿的主要原因是肛门腺出现的感染状况,其位于肛窦处开口,部分则出现在内外括约肌的间隙处开口。括约肌间隙和肛窦处发生发炎感染之后,则会导致括约肌出现感染症状,并逐渐蔓延至肛管周围的间隙处的疏松结缔组织,最后导致直肠后间隙、坐骨肛管间隙以及高位肌间或肛周出现脓肿的状况。针对这样的疾病而言常用如下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查,并诊断:
        1.肛门视诊、指诊检查:一般患者采用左侧卧位、截石位、膝胸位等姿势体位,医师利用双手分患者的臀沟,采用观察法对患者肛门出的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其是否出现肿块、红肿、溃疡等症状变化。分开肛门之后将采取触摸的方式对患者肛周炎的部位进行观察或指检,肛周脓肿可感知皮温升高、肿胀等,肛瘘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在检查中患者会有明显疼痛不适,此方法无深入病灶观察,极有可能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2.无痛肛门镜检查:一般对患者的检查使用无痛的肛门镜设备,整个检查时间较短,且具有无痛安全、误诊率小、确诊率高等优点。
        3.探针检查: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探针是有钩圆头探针,利用双叶肛门镜进行观察,通过探针对患者脓肿部位的肛隐窝进行探查,如果进入容易,有脓液的流出则表明是内口。并且可切开患者的脓肿部位检查脓腔内的情况,触摸探查中,倘若探头下只隔一层粘膜处,最薄,则证明其是内口。注意检查过程中不可盲目乱戳,避免出现假内口,造成手术的失败。
        以上临床检查方式对肛周炎性病变中的高位脓肿等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对于其深度、范围、位置的探测较为困难,同时脓肿与括约肌、直肠间隙的相互关系和内口的实际情况无法进行精准的确定,对手术时的定位和术式、时间的选择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手术疗效。近年来超声仪性能和诊查技术的突飞猛进,经直肠腔内超声和经会阴超声得到广泛应用和联合应用。由于超声直接在病灶部位进行检查,超声图像上可以清楚地显示肛门括约肌及直肠壁的各个层次,能准确定位肛周脓肿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瘘道形成分布走向,精准指导外科手术方式选择和治疗效果评估。
        肛管常规超声表现
        声像表现可见肛管上下两端分别至齿状线、肛门缘,长度不超过2厘米,同时肛管的上下部分呈现移动上皮以及复层扁平上皮的角质化。在超声检查的过程中,肛管的横切面会呈现出强弱相间的多层环形超声回声,肌层低回声,空虚的肛管黏膜下组织较厚呈强回声突入腔内,呈花瓣样。肛管长轴切面显示肠黏膜皱襞形成的肛柱呈5-7条纵行相对强回声,长度约1.5-2cm,两条柱间低回声,齿状线的横行边缘模糊处则呈现出相对较强的回声。内括约肌位于肛管的上三分之二处,其超声回声呈现为低回声,并同内环肌的低回声相互延续。外括约肌呈现出的是中强回声,并于内括约肌的远端外侧存在大部分的相互延续,可一直达到肛门口。


        肛周脓肿的超声评估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外科多发疾病,其主要致病原因是由于因在患者直肠肛管处的间隙或组织出现了急性的感染和化脓状况,该病症常见于青壮年,发病患者男性比女性多,患病最初的症状表现炎症改变之后,后期逐渐发展为脓肿,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脓肿破溃极易造成肛瘘,超声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清晰显示肛周浅表层及相关结构的同时,对肛周脓肿范围、深度、位置进行有效判断,为肛周脓肿的治疗和后期恢复提供有效帮助。
        通常来说,肛周脓肿的个体差异导致患者临床及感染症状并不统一,轻重与患者体质等因素息息相关。临床对于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肛围脓肿等常见脓肿类型诊断困难较小,但肛管括约肌间脓肿、高位肌间脓肿、直肠壁间脓肿、直肠后隙隙脓肿及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等脓肿类型较为特殊,单纯判断症状确诊困难较大,需结合超声检查进一步诊断和评估。患者处于肛周脓肿时,在超声检查的过程中其特征主要表现的是肛管直肠组织出现圆形液性或液性不规则的暗区,且边缘处呈现模糊状态。脓肿形成不同时期声像改变不相同,炎性改变期没有化脓,病变范围较小,触痛明显,边界欠清,其整体表现为低回声区域,且不均匀,CDFI出现点条状的血流信号,部分组织出现液化,较厚,呈现不均匀的点状漂浮回声,整个病变区呈混合回声,与周边组织有明显分界;脓液完全形成期病灶界限清晰,声像呈均匀性液性暗区,CDFI无血流信号显示;晚期脓肿的超声检查呈现出低回声状的条索状脓块,具有清晰的边缘。
        肛瘘的超声评估
        肛瘘的组成主要包括外口、内扣以及瘘管,肛瘘的产生主要是患者肛门附近出现的肉芽管道后遗病变,常见于肛门周围脓肿的溃破以及切口引流所造成,其变现为一种脓肿的后期病变。脓肿的出现以及肛瘘的出现可以理解为是同一类疾病,但这两个症状处于两个不同的阶段。典型来说,肛瘘表现是一种通畅的管道,其结构完整,两头分别处于肛缘外、直肠壁及肛窦。但是其只有在出现硬结的情况下才会被称为非典型的肛瘘。肛瘘不经及时的治疗无法自行愈合,而目前唯一治疗途径便是手术治疗,但存在应激反应且瘘管分支口找寻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复发率较高,近年来超声诊断新技术在其临床评估上被广泛应用,通过超声检查则可以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型,制定出手术解剖方案,并且对病症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肛周生理曲度决定了探头检查时存在一定盲区,因此可借助线阵小探头等工具,分别于横、纵两项对其进行扫查。在临床进行单纯性低位肛瘘患者扫查的过程中,采用线阵小器官探头进行高频率探测,结果可直观并清晰地展示患者瘘管内口位置及走向趋势等,多数患者在肛门可表现为低回声,超声检测呈现出放射状,并且会向齿状线周围进行发展,但在此部分所呈现出的是粘膜状的连续性中断。探头可明确扫描低位性的单纯肛瘘走向,但对于复杂性肛瘘而言,则复杂程度较高。利用环阵探头可检测患者黏膜的局部破损现象,对于相对复杂的肛瘘患者来说可检测出多个内口。对常规超声显示不佳病例可经直肠超声和经会阴高频超声联合检查,辅以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立体显示肛瘘位置走向及瘘口。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通过肛瘘外口注入造影剂SonoVue微泡混悬液,动态观察造影剂在瘘管内流动显像,能够对肛瘘中瘘管于括约肌的关系,以及瘘管的数量、走向还有内口的数量和位置进行准确的诊断。由此可见,超声检查的优势十分明显,加之当前超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超声检查在肛周炎性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