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港澳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中广州中小学校的策略思考 戴均峰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5期   作者:戴均峰 张新淮
[导读]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一国两制”治理体系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教育在大湾区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和作用。广州中小学校在穗港澳学校缔结姊妹学校中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谋略的课题。

                                                                       戴均峰1     张新淮2
                                             (1.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  2.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一国两制”治理体系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教育在大湾区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和作用。广州中小学校在穗港澳学校缔结姊妹学校中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谋略的课题。
        关键词:广州中小学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  穗港澳姊妹学校缔结活动
        广东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粤港澳一衣带水、毗邻而居,在与港澳地区实施姊妹学校缔结计划的实践中广东也是先行先试。2005年广东省就和香港、澳门签署了缔结姊妹学校协议。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与香港教育局签署了《粤港姊妹学校合作协议》,将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作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品牌项目重点推进。十多年来,粤港两地的学校通过互相交流,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等方面已达到良好效果。广州作为第一批参与的城市,一直积极推进穗港澳姊妹学校缔结活动、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发展。参与港澳中小学缔结活动的学校已有200多所。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广州中小学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广州是省府地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大潮之中,系大湾区发展的建设者和粤港澳大湾区红利的分享者。教育需要经济的支撑,教育也有为经济服务的功能和职责,教育发展更需要把握时机、积极融入地区发展的大背景。广州中小学教育在融入大湾区发展中已先行试。
        新的历史大势孕育新的历史性机遇。从发展动能看,教育一直都是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基础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又有特别的使命和意义。广州中小学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有先行领行的意识,发挥省府地区教育的体量和先进性的优势,着眼于长远,树立大湾区意识,各中小学校应当全面贯彻深化教育改革的要示,把党和国家的系列方针政策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大潮中;广州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升,要有国际化眼光、以先行领行的意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优质龙头教育优势去影响港澳地区学校和学生,领跑泛珠三角区的基础教育。
        广州中小学校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确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意识、促进协同创新和利用好政策创新,依托祖国大陆,瞄准世界前沿,积极参与穗港澳三地教育的交流、务实合作,推进教育现代化,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在交流融合中提升教育治理智能化,逐步打造具有国际思维和广州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从国内形势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重大实践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教育、各中小学校的发展能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所以,广州参与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活动的中小学校应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主动担当、更好发挥教育教学的创新优势、依托祖国大陆的体量优势,代表岭南教育的省府地区优势,提升教育的开放发展胸怀、灵活用好创新发展带来新契机。为营造助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改革热情干劲,创新粤港澳教育协同合作发展体制机制注入强大改革动力。
        二、参与穗港澳姊妹缔结活动的广州中小学校示范辐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教育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州中小学校顺应时代、确保实效,积极在广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为重要契机,道德实践为主要途径,着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广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的独特作用,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传承弘扬广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
        广州地区有大体量的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广州中小教育教育资源均衡化、集团化建设方面又取得巨大的成绩,品牌学校能发挥很好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参与穗港澳姊妹学校缔结活动的中小学校,基本上都是广州市或所在区的品牌特色学校,在所在地区或广州市都有较好的影响力,或在某一学科富有特色的学校。在穗港澳姊妹学结缘中,参与穗港澳姊妹学校缔结活动结对的广州中小学校应发挥自己学校品牌优势、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国情教育等方面对香港中小学校教育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利用好广州教育的资源,讲好广州教育故事,在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学生活动交流等方面影响带动粤港澳姊妹学校及其师生,对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学校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参与穗港澳姊妹缔结活动的广州中小学校特色品牌要求
        穗港澳三地,历史文化有差异,现实的社会生活制度和基本的教育制度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差异,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发展,三地应加强交流、协同合作。学习他方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品牌建设,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料,共同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致力于祖国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广州的中小学校,发加强自身的特色品牌建设,发挥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发挥广州基础教育在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感恩回报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去引领引航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育、引导粤港澳地区的青少年学生爱国报国,齐心协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建设美好家园、为祖国繁荣昌盛努力奋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体制的逐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生态也会日趋完善并不断发挥其良性教育生态促进功能。相互交流中,学校之间的融合共同点会越来越多,学校之间的显性资源容易趋同消失,能够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就是学校的品牌。品牌是学校交流时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学校发展最持久的“动力之源”。穗港澳姊妹学校缔结活动中要所重视参与结对的广州中小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发挥优势,提升辐射力、鼓励创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品牌学校参与穗港澳姊妹学校缔结活动,大力扩大品牌学校优质学位供给,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提供更好的服务,积极推动实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等工作,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9)》。
        [3]卢晓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9 年第5期
        [4]《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南方日报2018-1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