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与茶器的发展 韩会娟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5期   作者:韩会娟
[导读] 摘要:宋人爱茶,他们长期且频繁的举办茶事活动,慢慢的产生了一种新的消遣活动:点茶。宋代的茶与我们今天所喝的茶不同,我们当今所喝的茶是用开水直接冲泡的方式饮用;而宋代制茶是经过四至六道工序制成茶饼,然后再将茶饼研磨成粉末状之后,再放入茶盏中进行注水,经过不同程度的击拂,使得茶汤变成白色乳膏状后再饮用。

                                                                           韩会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000)
        摘要:宋人爱茶,他们长期且频繁的举办茶事活动,慢慢的产生了一种新的消遣活动:点茶。宋代的茶与我们今天所喝的茶不同,我们当今所喝的茶是用开水直接冲泡的方式饮用;而宋代制茶是经过四至六道工序制成茶饼,然后再将茶饼研磨成粉末状之后,再放入茶盏中进行注水,经过不同程度的击拂,使得茶汤变成白色乳膏状后再饮用。
        宋代的制茶方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具。宋代的茶碗因为较碗稍小一些,所以宋时多称之为盏。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化,饮茶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同时人们的审美标准也不断的变化,例如,汉唐时期流行的青瓷、白瓷茶具,到了宋代,黑釉建盏已经占据上风,成为人们极力追捧的对象。
        一、宋代点茶
        宋人流行点茶,首先将茶叶用茶碾压制成茶末,然后将沸水缓慢的在茶盏中冲点,同时用力用茶筅进行搅动,在搅动过程中,茶汤会产生茶末,漂浮在上面,形成粥面。提到这个饮茶方式,我们不然而然的会想到日本独具特色的茶道。
        点茶,不像现代人饮茶这样随意,宋代饮茶是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法和严谨的规制。宋人对茶叶质量的好坏、操作方法和使用工具的严苛几乎到达了极致。宋代文人热衷于斗茶比赛,决定斗茶比赛的因素有两个:首先是看茶的汤色,再是看茶的汤花。“汤色”是看茶汤的颜色来鉴别好坏,汤色是以纯白如乳为最好;“汤花”是看茶汤表面泛起来的泡沫,此辨别的标准色泽和汤色的要求相似。紧接着,参赛者还要让客人现场品评茶汤,茶汤要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获胜。除了这些以外,还需要准备一件好的茶盏,这也是决定斗茶胜负的关键,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宋代茶具的发展
        宋代斗茶好坏之分是以茶汤纯白鲜明如乳膏状、茶盏边缘没有水痕以及水痕较晚出现为好,这些完全是由第一感受来判定的。因此,茶盏要选择利于观察茶水的汤色和水痕。因此,茶盏这一载体成为了关键所在,也赋予了它新的要求。首先茶盏在造型上要考究且美观;工艺上要制作精良;并且要更加注重它的实用功能,造型上要求茶盏大小适中,厚薄上有度,并且在颜色上要能衬托出茶汤的颜色,既能使茶保持长时间的热温不散和保留茶香,同时茶汤在茶盏边缘上不着水痕。因此黑釉瓷茶盏最适合斗茶之需。


其次,建盏造型考究且朴实,底足厚实且边缘薄,整体较为坚实和厚重,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和隔热效果。建盏的诸多优点使它脱颖而出,成为斗茶人士的首选珍品茶器,逐渐成为了宋代人士斗茶的利器。
        黑釉茶盏之所以占据有利位置,在于黑色有益于衬托白色茶汤色泽,对比鲜明。全国流行斗茶之风,所以宋代各大窑场多生产黑釉茶器。由于市场的需求和制陶手艺人的创造下,宋代陶瓷烧制工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窑烧制的黑釉变化多,创新性的产生了许多随机花纹样式,有玳瑁釉、油滴釉、兔毫釉、鹧鸪斑纹等特殊的纹理样式。尤其是建窑黑盏盛极,吉州窑黑釉茶盏也很有名。
        建窑将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斗茶对茶器的需求,建窑黑釉的发展在北宋达到了顶峰。使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于茶水中浮动,得到了人们极力的追捧且喜爱。所以兔毫盏在宋代斗茶文化里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宋代点茶的步骤及制茶工具
        最开始宋代斗茶这项活动是在中下层百姓饮茶生活中流行的,用来打发闲暇的时间,然后通过比赛来判定茶叶的品质,而这项活动,逐渐被宋代文人吸纳入更高层次的雅事之中。他们根据审美的需求和情操,将斗茶的步骤及用具都进行了改进,从中增加了其审美性、趣味性和技巧性。宋代文人将斗茶提升到了美学的高度,所以,斗茶这项活动不再是评论茶叶的质量好坏这么简单,而是渐渐的成为宋代文人之间切磋技艺的一种茶艺。
        宋代斗茶所用茶具分别有:茶碾、茶磨、茶研、茶匙、茶筅、茶著和汤瓶等。宋代点茶,所用的茶品,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宋人为了使茶叶的口感、香气得到最大化的完美,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用到了许多种类的工具。首先,用小火对茶叶进行烤炙使其干燥,再用干净的纸张把烤制好的茶叶包起来用木棒击碎,然后放入茶碾中碾碎,随后再放入茶磨中再进行研磨,使茶粉更加细粉末状。
        茶罗,是用来筛茶的。茶罗古人又称“罗枢密”,是筛茶的专用工具。经过多种磨制工具研制成粉后,还要再用茶罗再进行多次罗筛。罗面的材料是绢布,布料紧实细密,并且要绷紧,这样才能有效快速的罗筛成细粉,茶叶越细致越好。因为茶叶越细致,冲泡出的茶汤才能更大展现出效果,在斗茶中获胜。宋代点茶用的最主要的茶盏无非莫过于黑釉建盏。因其颜色是黑色釉料,与茶汤颜色对比明显,使之可以更好的承托茶汤纯白如乳的汤色。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在点茶之前,需用热水注入茶盏中温热,如果没有给茶盏预热,那么茶末就很难显现出来。然后再用金银材质制成的茶匙将茶从茶入中取出放入建盏中,随后进行点茶。汤瓶是斗茶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器具。宋代出土了许多造型优美的汤瓶,造型考究且具有高度审美价值。汤瓶嘴细且长,鼓腹且大,有效的控制水流的大小和快慢,其造物工艺值得深究。宋人点茶礼制性较强,按照步骤一步步进行,首先用汤瓶在茶盏边缘的位置上缓慢的注入开水,水柱不能碰触到茶盏里的茶叶,否则茶汤会逊色很多,甚至直接报废。随后用茶筅慢慢地搅动,再轻轻地用力击拂。紧接着开始下一轮注入开水,在茶汤的表面环绕注入,然后再成m型缓慢注入。与此同时,手中的茶筅要用力的配合进行击拂,使得茶汤表面可以出现一层泡沫。击拂是一门技术,不是随意搅拌茶汤这么简单,而是根据节奏不断地用力划出m形。随后还要注入第三、四、五、六、七汤,只有经过繁琐的点茶过程,才能使得茶汤轻匀透彻。历经这么多工序,茶汤被完全的焕发出来,点茶才算真正的完成了。
        点茶完后,需要给客人们饮用,将点好的茶分别盛入茶盏中,一勺一盏,每碗茶汤中的茶沫要均匀美观。风靡一时的点茶茶艺自元代开始逐渐地衰落,到明代以后渐渐地消失在茶道中,由明代流行的泡茶所代替。经过历史长河的变迁,点茶艺术又再次回到人们视野当中,在专门研习茶学艺术的地方,有专业的茶艺师模仿当时宋人点茶的场景,在如今这个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很难能体会一场风雅趣味的点茶茶艺了。无奈时代变迁无法倒流,我们也只能随深思遐想,临观宋画,体味这一碗带着浓厚文化趣味的茶。
        作者简介:韩会娟,1991年9月18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济南市,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单位邮编:250000,学位:硕士,职位:学生,研究方向:工艺美术。作品名称《宋代点茶与茶器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