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乔宣皓
[导读] 近些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农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要:近些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农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好主要矛盾,坚持发展农村农业经济,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依照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还需结合生态环境,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以期取得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重效益。分析农业经济发展必要性以及生态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农业经济中出现的生产效率低下、农民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积极探索相关解决办法,成为我国当下重要任务。
        关键词:生态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引言
        随着土地集约化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自给自足个体农业完成了向高科技现代农业的转变,但与此同时,农业发展带来的生态及环境问题也更加严重。必须认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粮食及农产品供给问题,更需要保障食物安全,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健全农业生态系统。从我国农业资源上看,主要特点为耕地资源少、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工业化水平不高、水资源紧缺等,因此,在选择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时,不能照搬美国、加拿大或者日本、韩国的模式,而是应充分考虑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近年来,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就生态农业的作用以及有效发挥进行研究,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摒弃了传统农业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有效结合了传统农业的优点,并将现代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先进农业管理理念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生态农业是一种能高效运转、具有循环功能和生态效果的循环农业,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有效结合、协调发展,强调生态农业必须秉承绿色、环保、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使用科学的农业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间的关系,以确保传统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改善,让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能有相互制衡,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于区域差异,各个地区的资源优势不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而生态农业能有效整合各个地方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发区域的主导产业。此外,还能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少水土资源浪费,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2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1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
        农业生产要发展,必须了解区域生产优势,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以形成特色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形成生产、加工、贮存以及销售于一体的生产模式,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产业一体化的生产链条。在一些农业特色区域,可以将粮食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加工等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以形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农民到企业的直销渠道,使农民按照企业的订单进行生产,以保证生产的农产品有销路,以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2.2有利于促进农业社会效益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在生态经济要求下结合多种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农业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也会根据农村具体环境发展趋势,不断调整生产方式,保证经济效益基础上,促进社会效益稳步发展。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态农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农业经济发展之前受到进口农产品影响,使得本国农产品价格持续偏低,极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态经济要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农业经济能够有效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供求矛盾,首先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从食品加工到销售环节实现全程把控,其次二者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态经济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2.3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实现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一直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自从开始发展生态农业以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并给予引导和支持。有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才会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投入,生态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生态农业的投融资体系不完善,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使得投入的资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我国农业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用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利用外来资金加快农业市场的发展,进而推动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3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3.1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保证农业生产力供给
        保证农业生产供给是推动农业经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力范围极其广阔,最低层次包括物资与资金,较高层次的生产力包括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等,本质是通过先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建设。农业经济生态化需要立足群众,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不同地区生产条件选择适合该地区农业生产模式,确保环境能力能够承载当地农业经济建设,可以将农业经济与当地生态环保产业相结合,打造完善农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3.2完善理论及政策体系
        分析国际上“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概念及实践纲领,可以看到与我国生态农业有些相似之处,应在其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与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同样属于高品质农业,与其他农业类型理念有一定共通之处,但又有所差别,可参考其它高品质农业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业的理论体系。此外,为保障生态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优势,应尽快完善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应注意的是,高质量产品并不是生态农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在建立标准体系时,也不能单纯的按照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制定标准。在构建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其共性及个性两个层面,即考虑生态农业整体性、共同性,同时考虑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特性,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组织管理、环境控制、评估监管、质量控制体系。
        3.3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的服务体系
        农业产品的产出和输出是完成经济流通的两个重要环节,构建完善的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是解决农产品流通的症结所在。在生态农业产出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鼓励生产绿色健康食品,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方面国家出台振兴农业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农村的生态旅游和休闲领域,并加强对生态农业产品的宣传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这样可以让农村看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以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保证农业产品的销售营销方面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起更加系统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推行经济运营项目过程中,要提升其专业化指导水平,有效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进步。相关部门也要根据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做出合理的发展结构,在实施的过程中跟踪调整,促使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全面的生态农业服务系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农业经济的鲜活生命力,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生态农业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要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基于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贞.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J].山西农经,2019(7):107.
        [2]尹成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9(9):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