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用地面积日益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需要在生态整合的理念下,以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为依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生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原则进行分析,然后对生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格局进行探究,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生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引言: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现阶段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为了给居民带来充足的生活空间,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国提倡在用地规划与管理中应用生态整合理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确保城市用地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整体提高。由此可见,对生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1.1自然优先原则
生态用地规划中需要注重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确保生态环境可以持续性发展,摒弃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充分尊重其自然属性,将地理环境、水文系统、生态系统进行整合,在统一协调的思想下,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同时保持良好生态环境[1]。
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生态整合理论下,需要在城市用地规划的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确保生态平衡,具体应该树立“边建设、边保护”的意识,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多样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景观结构与功能就会出现多样性,而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尽量维护景观单元的多样性。
1.4 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整合理念下的生态用地规划需要以当地的自然条件、实际需求为依据,详细分析其自然地理因素、地形地貌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中包括地质要素(土壤类型、生产力、稳定性等)、水文要素(河流、洪水、地表水等)、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力水平等)、生物要素(植物、动物),地形地貌因素涵盖土地构造(水域、陆地地貌、地貌分部)、自然特征(自然景观类型、特色与价值)、人为特征(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建筑设施等),除考虑上述因素外,也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法律约束等。
2 生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格局
2.1 合理配置资源
在生态整合理念下,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城乡一体化,确保区域层面的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处于最佳状态。现阶段提倡以城镇发展规律为依据,构建面向全国的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区,在实际进行生态化建设时,重点支持区应集中在城郊,不仅需要加强森林保护,使城市周围形成绿色化的屏障,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治理,为城市提供干净的水源以及优质化的农产品,并且要开发生态化景观,为城市繁忙的居民提供休息场所[2]。
除此之外,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将污染工业向工业园区搬迁,为了节省城市的土地资源,需要将镇郊居住的居民向中心村、镇区集中,与此同时,应该健全市政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在构建相关设施时,要注意保护城区的生态绿地、林地,在农村地区规划层面上,需要对农业用地进行科学的调整,针对农村优质耕地需要予以保护,以此来促进城市、乡村的一体化发展。
2.2凸显山水特质
生态城镇形态与空间格局是指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地域、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在实际用地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经济水平、城镇规模、城镇结构等多种因素,使生态城镇空间模式中紧凑城区与地景融合在一起,将地区山水特质凸显出来,从而塑造良好的城镇山水形象,优化城镇环境、城镇生活,体现城镇的生态化特征,规划利用土地时,需要结合城镇的山水特色,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阶段在规划城镇时需要引入江水、溪水,使城中形成水系特色,在城中沿线附近应构建商业设施、文化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等,从而为城中居民带来优质化的服务。
2.3整合交通体系
交通体系是彰显城镇风貌的重要项目,所以应该详细分析城镇中的功能结构、交通流向、交通集中区域、地区交通网、城镇地形等,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的道路布局模式,将城镇风采、历史文化体现出来。针对城市中的差异化交通行为,需要对城镇内外交通联系线、旅游观光游览线、交通环线进行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应确保交通系统、土地使用功能具有协调性,使用地规划与交通系统之间可以互为促进。
2.4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我国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土地开发速度、强度逐日增大,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在制度体系中需要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在培训结束后,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并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表现较好的管理人员实行薪资补贴、额外假期等奖励,针对工作责任意识差、徇私舞弊、职权滥用的管理人员不仅要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还要依据法律制度处罚管理人员。除此之外,政府人员应该邀请专业人员对农村地区的种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业人员在种植农作物时,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树立农民群众生态用地的理念。
2.5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在土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进行构建,农业层面上应发展无公害的有机产业,使得农业产业链具有绿色化、无污染的特点,加大科研研究力度,发展污染程度小的农业种植技术。另外,工业园区应该秉承着“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通过先进科技手段处理废弃的污水、残渣、大气等,使得工业园区排放的污染达到标准,如果工业排放污水对土地造成严重污染,需要对其进行关停、整改处理。
2.6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在生态整合理念下,我国制定了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土地资源开发政策,土地开发人员具有保护土地的职责,而利用土地人员要进行补偿,如果土地生产与开发人员使得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要向其征收补偿费用作为生态保护资金,对已经恶化的环境予以治理,降低土地开发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此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3 结束语
生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当前需要掌握生态整合土地利用规则,采用合理配置资源、凸显山水特质、整合交通体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构建生态补机制等措施确保生态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性,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卫玲,严志强,彭定新.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南宁市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探讨[J]. 大众科技,2017,19(11):114-116.
[2]王瑾. 城市边缘区土地生态利用研究[J]. 山西建筑,2018,44(1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