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复合理论的视角下,对我国目前分级诊疗所遇到的障碍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国外优势模型,创新地把PPP模式融入于分级诊疗建设之中,以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体系现代化进程之中。
关键词:复合治理理论 PPP 分级诊疗
一.研究背景
我国之前的医疗模式中存在着大医院时刻保持“战时状态”,但是小医院却无人看病的现象,这由于资源分配并不均衡,导致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固化思维,只相信大医院的诊断,并不相信小医院的医术,这种习惯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大小医院差距越来越大,
而我国目前分级诊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阻碍,预期的三级医院分工模式并没有形成,大多数人仍不愿意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乐观,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使分级诊疗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行路径优化迫在眉睫,目前我国PPP模式正在不断发展中,由于医疗卫生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适应于此模式的应用,本文将就复合治理理论来分析PPP优化分级诊疗的可行性。
二.理论基础
2.1复合治理理论
复合治理理论强调多主体多元化开发项目,协同治理达到不同目标,将分级诊疗行业引入PPP模式使得多主体运营,保证政府有效监督,促进企业活力激发,既有可靠保障,又有资金保障,且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发展空间大。运营模式也将更加多元,通过新时代各类技术采用复合型运营模式进行经营,满足因家庭、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等差异而引发的不同种类的需求。
2.2 PPP模式
这是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治理模式,主要用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等项目的运作,鼓励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外部性较强的困境,减轻财政负担,又可以增强企业的运营活力,促进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三.我国分级诊疗问题分析
1.全科医生紧缺,基层医生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分级诊疗中全科医生紧缺的弊端凸显,家庭医生难以发展起来也是因为受该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的对于专科医生的过重培养,而不重视全科医生发展,使得全科医生人才紧缺,目前我国300多所开设医学专业的学校中只有30所学校单独设立了全科医学系,这种模式会使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目前响应国家号召所签订的家庭医生实际救治率是很低的,大多是强制签约,流于形式,群众的实际服务获得感很低。
2.虹吸现象严重,资源分配不均
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差别是很大的,并且医疗资源在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分配也十分不均衡,社区医疗和乡镇医疗的发展不够有力度,大医院的各方面资源充足,而小医院的设备落后,人才缺乏,投资不足,这种现象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形同虚设,不仅是医疗资源被浪费,也使得许多人因病致贫。
3.首诊形同虚设,基层医疗建设匮乏
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的首诊“守门人”作用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发挥,首诊刚性不足,基层医疗的首诊率很低,并且根据调查发现,许多居民区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基层医疗机构,人们只能去大医院救治,而某些存在的基层医疗却私营性过高,并且环境比较差,医疗器械匮乏,导致实际的看病率很低,签约只是在达到影响要求,而并没有实际性效用。
4.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低
想要推动分级诊疗的有序发展,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信息化的建设,但目前实施过程中,转诊时患者的病例信息传输非常混乱,反复多次的检查和信息注册,有太多重复的步骤大大浪费了时间,让患者接受治疗十分的不及时。
5.医生培养力度不够,绩效激励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待大医院的医生工资激励不够,二是对待基层医院医生培育扶持力度不够。
6.慢性病问题愈加严重,医养结合发展缓慢
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的一大比重就是慢性病问题的日常治疗,但现在出现的问题是,慢性病仍在三甲医院治疗,急慢分治不到位,存在着急病患者与慢性病患者在同一窗口取药,而耽误急病患者需求的现象。
7.医保报销设置不合理
阻碍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医保报销问题,只有定点大型医院才可以进行报销,而社区医疗机构大多数不能报销,这使得人们不愿意去社区医院看病,而是为了方便报销进入大医院就诊。
四.对策建议
1.加强分级诊疗相关宣传,培养积极健康的就诊观念。
通过提高居民健康就诊的意识,来鼓励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家庭医生,并且医疗服务的供给要以更加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促进对人才的激励,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
推动家庭医生的培养,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育力度,促进质量的提升,激励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加强教育培训力度。
3.引进PPP模式,促进多方融资。
PPP 项目的引进要以推动分级诊疗更好运行为目的,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控制社会资本的参与,与此同时加强社会资本的参与力度,解决融资问题。
4.优化信息化建设水平。
整合各个级别医院的医疗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结果互认,优化电子档案的建立和共享程度,提高转诊效率,通过PPP引入,基于信息化建设更为专业的技术投入,让医疗服务更具整体效率,让每位居民可以享受到远程医疗服务。
5.加强监督,全面落实签约机制
在引入PPP模式中,要加强政府对社会资本的监督,保证技术先进,定价合理,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绩效进行实时监督,发挥PPP项目中复合治理的优势,维护运营的实施效果,不做空壳机构。
6.优化医保报销制度
政府基于复合治理的理念,重新规划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费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费用,并且针对不同病种有合理的差异化的报销政策。
7.复合治理,优化层次路径
基层医院以加强全科医生建设,优化治疗环境,提供分诊服务,诊治小病、常见病、慢性病为中心,大型医疗服务以治疗疑难杂症,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医术技术为中心,做好多中心不同任务,合理分流。
参考文献:
[1]孙佳丽 尹 梅 德国家庭医生的特色服务对破解我国分级诊疗困境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
[2]王 薇 欧阳俊婷 李力桢 任 毅 基于 PPP 模式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的初探[J].现代医院,2018
[3]严善梅 黄海 基于慢性病防治的公私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
[4]吕 键 论深化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J].中国医院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