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登记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土地登记管理主要是针对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抵押权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同时对各个地方的和谐以及规划部署。但是,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在我国部分土地登记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的土地登记管理在立法与实践中的不完善,使土地产权没有得到安全保护,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我国土地使用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地登记管理;常见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地提升,在此影响下,对我国的土地登记管理工作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登记管理在执行的过程总,必须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土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监督各地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也保护了耕地的正常使用。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项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1 土地登记管理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国家及时地掌握经济发展状况
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获取经济利益,还需要兼顾其他的社会问题,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所以,土地登记管理一定要明确土地使用的具体方向,时刻保持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平衡。
也就是说,土地登记管理上要明确土地的性质,什么样的可以用来耕种、什么样的可以用来建造住宅等等。国家通过这些土地登记的管理工作,可以时刻清晰掌握国家经济的发展走向。
1.2 土地登记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国家准确地对土地进行调整与规划
在不同时期,我国土地的使用都是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同的发展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土地的使用及时地调整与规划,也是向国家经济发展看齐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土地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国家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首先要开始的就是土地登记管理中土地使用的问题。
2 我国土地登记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2.1 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的界限不清晰
目前,在我国土地登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形成的单位来办理相关的业务。可是在实际的登记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行政单位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就开始将土地登记管理的工作违规的交给了一些盈利性的事业单位进行开展,这也就造成了土地登记管理工作出现了混乱[1]。
另外,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做到对相关企业开展地图测绘工作,这也就影响了土地登记管理整体工作模式的严重混乱。导致这种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职能和市场经济的界限划分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2.2 土地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意识不高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土地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充分地发挥出了信息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土地登记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仍没有认识到土地信息的应用价值,土地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意识不高,也并没有及时地更新土地信息资源。而且,在使用计算机专业技术之后,虽然有的地方也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录入土地信息资源,但是对资源的共享并没有实际执行,也就使得土地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价值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
2.3 个人违规登记使用土地
改革开放以前,对土地的登记与管理工作模式和用途比较单一。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土地的用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为了提升经济生活水平,违规将耕地转为其他用途,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土地登记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与实际不相符的现象[3]。
2.4 法律效应缺乏明确性
目前,我国土地登记管理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法律实际的应用效率方面仍有待加强。我国在土地登记和管理过程中,都是按照相关的条例规范执行的,因此,要想在最终的工作中得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提升法律的管理效应。法律效应缺乏明确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相关部门没有按照正常的规范流程进行办理,没有相关明确的管理条例,就会造成管理工作的严重疏漏。另一方面,针对土地登记管理工作的疏漏,相关的法律效应还不够成熟,仍处在摸索阶段。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所以对于处理土地方面的问题,不能够直接使用强硬的手段去执行工作,要让人们信服,就必须要法律效应得到强化且成为日后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3 解决我国土地登记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3.1 明确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在土地登记管理中的界限
土地登记管理工作中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界限模糊的问题,已经影响了我国土地登记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首先要做到土地登记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同时,要求县级以上的国土资源进行处理,相关的土地登记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政府部门的职能,其他部门不能进行任何工作的参与。并积极做好相关规章政策的推广、宣传工作。然后,要根据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去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工作在高效经济体制下的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相关人员也要积极做好土地登记等相关的测量工作,逐步提高工作水平[1]。
3.2 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登记制度
业务执行、管理及社会服务制度在土地登记管理工作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业务执行制度,是指土地登记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在进行有关土地登记业务是时严格按照法律标准和技术标准统一处理;管理制度之内部通过统一的规定处理相关的事物,促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而社会服务制度则是指对相关土地登记信息的利用,实现土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服务于社会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相关部门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出发,不断地完善这三项制度,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摸索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体系。
3.3 土地登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服务
提升土地登记管理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一方面,转变土地登记管理人员的工作观念,积极地接受互联网新知识,使其认识并了解到土地信息资源为土地登记管理工作带来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及时地将登记的土地信息资源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促使土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地发挥出土地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价值。土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对土地资源管理和开发也是非常有利的[2]。
结束语:总之,土地登记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土地登记管理工作,在土地产权关系的明确及维护使用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土地登记管理中的问题,要积极完善相关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丽杰.基层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实践及开发利用探讨[J].兰台内外,2019(33):41-42.
[2]许洁.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不动产登记管理研究[J].商讯,2019(20):179.
[3]苑玉林.不动产登记制度下的房产经济发展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