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安全与建筑质量同等重要,甚至安全在施工中是最重要的。随着BIM技术在大型建筑施工中的广泛应用,确实为人们解决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BIM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结合,给施工带来了更多更加安全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更好的保证施工的安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施工误差的存在是导致整个工程安全管理出现缺陷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要将误差缩小却是相对较困难的事情。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一系列优点,是现阶段保证整个建筑施工合理性和建筑施工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所谓的BIM技术就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工程的实际模拟化、三维及多维立体化显示,指导整个施工过程的有序开展及呈现,同时能够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施工数据共享,使得不同建筑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能够利用同一个施工数据信息,保证了整体施工的一致性,从而提升整个施工呈现的准确性,最大限度的提升整体建筑结构产品的质量。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BIM相关概念
1.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建筑施工管理包含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而安全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存在的差异在于,安全管理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建筑图纸绘制、材料采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几个方面,从合作单位上看,安全管理涉及项目设计方、施工方、建设方等。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一旦某项建筑施工项目离开了安全管理,那么这项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由此可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是非常重要的。
1.2BIM技术相关概念
BIM全称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1986年美国学者就提出了“BuildingModeling',的基础概念,随后,BIM概念被正式提出。BIM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它的开展需要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支持,两者共同构成了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BIM技术通常运用于工程设计、建筑、设备等,通过建立数字化建筑模型,可以将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整合,将工程项目的策划、运行及维护提供共享和传递。BIM技术的产生让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正确准确地把握工程项目的详细信息,为组成工程建设团队的各个单位提供沟通、撰写协作基础,将BIM技术投入到工程项目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能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优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实施。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主要特点
2.1施工信息共享化
信息共享化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而BIM技术正是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BIM技术也继承了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共享化特点。通常BIM技术是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全方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平台,来向同一建筑工程的所有施工人员传输相同施工信息,确保建筑施工进程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同时其可以收集和整合不同施工部门反馈的实时施工信息,实现部门间的信息互检,并及时对差异性信息和错误信息进行修正、同步,以保障整个建筑施工信息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可以提升整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优化建筑施工结构。
2.2工程施工一体化
获取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信息以及建立施工安全管理的评价体系是建筑工程一体化的体制概况。如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得以BIM技术的应用,通过建筑结构信息的获取和建筑施工安全模型的建立(如塔吊作业时,两台塔吊的碰撞几率均可以进行模拟分析),可以使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有据可依,可以获取最直接的施工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数据筛选,形成完备的施工方案。
2.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模拟性分析
基于获取的现有信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拟是BIM技术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如前所述,它可以便于不同部门施工技术人员的及时交流,也可以实现对施工作业进度的计算和监督,可以有效的避免施工误差的出现,从而能够节约整个建筑施工的时间,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合理性。
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
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是BIM技术的首创。都知道安全技术交底是现场技术人员交代给施工人员如何进行操作,和操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以往借用CAD的绘图功能呈现出的二维图形来阐述。运用BIM技术的三维建模,能立体呈现诸如脚手架等模型,对位置和间距都有着全角度的环向视角,将想象转化成实在的三维图形。更加清晰了解现场情况,交底也变得更具有实用性和参考性。
3.2危险区域隔离与引导
施工中,对危险源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BIM技术对危险区域隔离与引导的功能,在于多视角的对空间的运用,将存在的可能的危险区域的一网打尽。与人员的分析不同,这样更准确和全面。危险区域有警示标志,将其与施工区域分开,同时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形成更好的施工现场的管理。
3.3虚拟应急演练
BIM的技术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虚拟信息化,运用三维的虚拟的成像来模拟生产和生活的过程,计算机BIM技术与VR技术结合后,不仅能提供虚拟的空间,更能实现虚拟的角色在其中完成特定的任务,也给了虚拟应急演练实现的可能性。演练的模拟的环境特别真实,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对真实情况的最高程度的掌握。
3.4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是持续的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危险源的辨识不仅是逐项的排除,而是针对施工的过程不断的深入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的。BIM技术的存在,能让建筑从平地到拔地而起实现全过程的模拟。模拟的是整个施工现场的施工的过程。这样的情况下,针对某一特定的情况,能更好的提出相应的辨识结果,更加还原本身的真实情况。不同的视角加深了我们对辨识结果的确定性,更好的保证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在模型中,采用预警的原理,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现危险情况不同的危险源,更能有效的协助安全管理。
3.5云端安全检查
云端乍一听感觉和安全没关系,其实云端安全检查是更好的方便安全检查的工作。通过移动端设备来实现对现场安全的了解和把控。也是现在无纸化办公所提倡的,以后有望实现远程的安全管理。目前应用较少,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更倾向于现场管理,资料采集性管理。这一理念的实现,也需要施工现场信息化的发展来推动。相信不久的项目上,云端安全检查机制将大有可为。
3.6人员定位与预警
人员定位与预警更加体现了施工现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定位能保证清楚每一个施工人员现场的位置和情况。预警能从人员的角度进行危险情况的预警,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这是科技和安全管理结合的产物。不仅如此高处坠落、坍塌、触电这些重要的危险源,必须一红线管理,设定禁止通行的区域,保证整体的安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如果应用好BIM技术,创建一个三维参数模型,并充分发挥其具备的优点,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进展。而且在施工现场找出施工问题,及时为工程的验收做好准备,并对进人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以便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不仅可以节约投入成木,还能为施工单位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周鹏.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20(1).
[2]任禹州.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