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多发伤危重症患者24h连续护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赵芝丽
[导读] 探究对重症多发伤危重患者患者实施24h连续护理所发挥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多发伤危重患者患者实施24h连续护理所发挥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9年12月接收的50例重症多发伤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24h连续护理,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患者共出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患者住院时间为(14.5±0.3)d。结论:对重症多发伤危重症实施24h连续护理可提升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应用。
        【关键词】24h连续护理;重症;多发伤;护理效果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建筑事业和工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和工业事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事故多造成多发伤重症患者,临床死亡率非常高。多发伤指的是同一致伤因子作用下,身体出现两处或以上的部位、器官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安全。重症多发伤危重患者要进行手术治疗、管道管理、感染预防和并发症控制等,护理工作成为难点内容[1]。鉴于重症多发伤的疾病特殊性,临床护理需密切关注,实施连续性护理,时刻监护患者的康复状态。本文总结重症多发伤危重症患者24h连续护理所发挥的价值,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6年4月~2019年12月,研究病例选择我院接收的50例重症多发伤危重症患者。患者受伤原因如下:车祸31例,坠落伤19例。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具有研究代表性。排除标准:非多发伤;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病情危重死亡等。本次研究选择的50例患者中,男性有27例,女性有23例,患者年龄在24~67岁之间,平均(48.5±0.3)岁。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24h连续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VSD护理。多发伤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和性状等,记录24h进出量。确保引流管的通畅,不得出现扭曲、弯折等。若发现大量鲜红色血液状液体进入引流管,需警惕大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尿路感染预防。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感染风险[2]。集尿袋的放置要低于患者的膀胱水平高度,避免反流。注意导尿护理,保持会阴部和尿道口的清洁、干燥,避开其他引流管方向固定在腿部,避免滑脱或产生交叉感染。采集尿液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时,需用无菌针从导尿管侧面抽取尿液。对于留置时间在3d以上的患者,需间隔2h开放一次,持续夹闭导管。长期留置患者要间隔2周更换导尿管[3]。③压疮预防护理。多发伤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全身状态差,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必要时进行被动体位制动。患者身体受压部位易发生压疮,不利于疾病康复。使用气垫牵引床,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频率为2h,对于骨突处和身体受压部位要给予减压敷料保护,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4]。④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下肢被动牵引训练,如活动脚踝、屈膝等,10min/次,3次/d,促进下肢静脉循环。每日测量双下肢周径,测量温度,观察下肢皮肤颜色等,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等。发现有血栓形成迹象时,可进行早期抗凝护理。⑤心理护理。多发性危重症患者多存在心理应激状态,表现出严重的负面情绪,不愿与人交流,情绪冷淡。患者的情绪干预是护理重要内容,严重负面情绪可导致生理指标波动,如心率、血压等,因此要重视意识清醒患者的情绪干预。护理人员可协同家属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接受创伤,配合治疗,减轻心理压力[5]。⑥饮食指导。多发伤患者机体免疫力短时间内严重下降,因此要加强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影响恢复。无法主动进食患者可进行鼻饲营养支持,可进食患者需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1.3评价指标
    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综合评价护理效果。
2 结果
2.1住院时间
     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21d,平均(14.5±0.3)d。
2.2并发症
    患者在护理期间共出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重症多发伤的常见致病因素有交通事故、工业事故、高坠垂落等,患者病情危重紧急,伤及多脏器,存在大出血、休克、感染等风险,死亡率较高。对重症多发伤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对于挽救生命安全、改善预后置管重要。24连续护理强调护理的连续性、全面性和整体性,需关注护理中的每个细节,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干预[6]。
    对本次研究的50例多发伤重症患者实施24h连续护理干预后,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表明24h连续护理实施在重症多发伤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取得积极的价值。护理人员要借助VAD清理创面,做好引流管护理,连续24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指导患者调整体位,减少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协同家属共同干预,使患者接受自己疾病,配合治疗。警惕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对患者的营养支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主动进食或鼻饲营养支持,补充能量,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综上,对重症多发伤危重症患者实施24h可显著提升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取得积极护理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彩霞.24小时综合强化护理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05):126-128.
[2]尚欣.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5):104-105.
[3]付丽丽.干预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预后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8):107+109.
[4]岳洪杰.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3):134-135.
[5]陈莉莉,罗月荷,张明,龚雪,吴美璟.重症监护护理干预的方式与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9):102-104.
[6]杨岚,王春艳,伍小梅.连续护理在重症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1(02):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