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0例ICU重症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治疗时间,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治疗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
前言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表示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通气2天以后到拔管2天后见出现的肺炎。研究数据表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于普通患者,约为10-20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同时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的经济带来巨大压力[1]。ICU患者采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将以6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60例ICU重症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男:女=18:12;年龄为19-61岁,平均年龄为(43.56±5.79)岁。研究组中,男:女=19:11;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43.78±5.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结合患者病情用药,做好用药护理,关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出现先兆反应时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
指导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将床头抬高约30-45°,取软枕垫在患者足底。若患者意识清醒,实施健康教育,讲述头高脚低体位的重要性;若患者意识障碍,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辅助患者叩背、翻身,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维持气囊压力为25-30cm H2O,定时监测气囊压力,观察气管内壁的坏死与受损情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对低蛋白血症积极纠正,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病房内应当严格消毒,包括床头、桌面、地面等,空气培养每周一次,对细菌菌落数进行控制,加强护理人员的洗手制度,执行七步洗手法。对口腔进行护理,使用碳酸氢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漱口。做好气道的湿化护理,取雾化装置安装于呼吸机管路,对湿化瓶的温度调整为32-35℃,控制湿度60%-70%,雾化器每天更换一次。加强吸痰护理,若患者肺部听诊可见肺鸣音,且频繁呛咳,血氧饱和度低,需实施吸痰处理。对呼吸机管路进行护理,呼吸机管路需每周更换一次;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水。
1.3?观察指标
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ICU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性肺炎、ICU治疗时间比较
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治疗时间,研究组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
.png)
3 讨论
ICU是抢救重症患者的科室,机械通气治疗时极易发生获得性肺炎,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ICU患者需做好气道护理。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可见,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治疗时间,研究组更优,P<0.05。在护理干预中,使用机械振动辅助患者排痰,加强密闭式吸痰、雾化吸痰管理,以及体位护理,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保障了人工气道的通畅,有效预防肺炎感染、压疮感染,促机械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加快康复速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2]。护理干预中需实施气道优化护理,操作简单,且封闭式吸痰能够将吸痰、湿化、冲洗等操作紧密连接,促使护理过程不断优化。另外,人工气道建立过程中极易发生意外拔管、气囊漏气等现象,一旦气囊漏气,需将VT加大,对漏气气量及时补偿,维持患者通气功能,待建立新人工气道以后可停止;在一旦出现意外拔管,由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立刻更换,快速拿掉人工气道,并建立新人工气道[3]。
综上所述:ICU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治疗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英杰.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预防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3):413-415.
[2]王沙沙.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ICU重症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5):246-247.
[3]邱玉梅.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4):60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