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要有人们的生活,就要有教育,要以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论对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应该立足于农村的建设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论的指导下,确立德育目标,遴选德育内容,精心设计德育活动,以求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生活化目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活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核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原理,构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只要有人们的生活,就要有教育,要以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这些生活德育理论对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论应用于农村学校的德育实践,笔者谈几点具体的思考。
一、确立“生活化”目标。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千教万教矣,教人求真;千学万学矣,学做真人。”“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可见,求真、求善、求美是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的真谛。陶行知的德育总目标,就是塑造“真人”,即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宣传真理、实践真理的人。这与现代教育关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德育理论完全一致。
这样的总目标与新时期农村生活相结合、与建设美丽农村的需要相结合,就确立了农村学校德育的具体目标:培养有乡村情怀、有科学知识、有健康体魄、有一技之长能为乡村发展出力流汗的孩子,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能够扎根乡村建设的人才。农村学校走出来学生不光要有“大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他们更应该有基于农村生活的属于农村娃的“小五爱”:爱自己、爱家人、爱家乡、爱土地、爱劳动。
二、遴选“生活化”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与城市相差无几,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这是好事情,是国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落实教育平等的方针政策给农村孩子带来的福音。但是,让人忧虑的是,农村学校教育的模式也成了城市学校的翻版,使用同样的教材,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使用同样的教学手段。这种“相同”,对于学科教学还好,对于德育来说,丢掉了乡村的特色、脱离了乡村生活,就极容易走向空洞和无效。如何才能立足乡村实际,让德育真正有效、有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于乡村发展?首先要挖掘适合农村孩子的德育内容。陶行知先生的改造旧的乡村教育的实践,可以为新时代乡村学校德育提供丰富的内容选项。
1.基于土地和田园的内容选择。
农村的学校建在大自然中,农村的孩子随时都可以拥抱大自然,农村孩子的父母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田园是他们的家,土地是他们的根。
自然、田园、土地上饱含着太多的教育资源:一草一木里有对自然的爱、一山一水中有对祖国的爱、庄稼蔬果里有对土地的爱、耕作采摘中有对劳动的爱……春天,到大自然中踏青赏花、了解耕作;夏天到田野里观鸟听蝉、制作标本;秋天,到果园里摘果尝果、收割庄稼;冬天到反季节温室去参观游览、观察研究……等等这些都是最鲜活的教科书,都是最灵动的德育内容。
2.基于农村日常生活的内容选择。
自己洗脸、刷牙 、穿衣、吃饭,帮助家长洗碗、择菜、打扫卫生;和小伙伴一起捕蝴蝶、捉蚂蚱、挖野菜;和家人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放风筝;早起看日出 晚睡看星星、傍晚看晚霞、闲暇看云彩;认识自家园子里的瓜果、蔬菜;认识自家地里的庄稼、益虫和害虫;认识常见的农机具,了解农具用途、会操作使用简单的农具;和家人一起到田间翻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晾晒;亲自喂养家禽家畜和其他小动物,留心观察动物(鸡、鸭、兔等),这些都是农村孩子的生活内容,这些生活内容都是最好的德育素材,用好这些生活教材,就能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真人、学会认真做事。
三、创设“生活化”路径。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先生的思想给学校德育尤其是农村学校德育指明了最最基本的路径。
1.指导学生过好自己的生活。
基于生活的教育,决定了其教育的路径、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方法不是像学科课堂那样安排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采用固定的授课方式,而应该“择机而教、遇物而诲”:基于学生的一日生活、当日生活,全程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自己”观念——自己动手照顾好自己、学会管理好自己,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家、对家人的爱心和责任意识,知道怎样去爱家人并付之行动。比如上面提到的自己穿衣吃饭、自己收拾文具、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能让自己始终保持干净、阳光的姿态。再比如,理解父母劳作的辛苦、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田间劳动,经常和父母沟通,自觉努力学习以回报父母等等。另外,教育者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随时表扬或提醒,要结合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相机施加影响,这些都是“生活教育”的真义,这是农村学校实施德育的最基本路径和方法。
2.基于农村生活开展多彩活动。
组织主题活动,也是有意识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农村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一定要有别于城市学校,一定要具有乡土气息、一定要有农村特色。那么,农村小学的德育课程,就要以广阔的农村天地为背景,以“拥抱自然、亲近土地、身体力行”为大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爱家乡土地、爱祖国山河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心农事的品质。
主题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设计和组织:一是参观、游览式的欣赏型。组织学生春游,欣赏大自然里的花草虫鱼,组织学生走进果园,欣赏花的芬芳和果的诱人;带领学生参观民俗馆、老街坊,了解农业的发展等。二是调查访谈式的研究型。调查当地的动植物种类、调查本地特色动植物的生存现状,走访菜农、果农,对某一种植物进行专题研究等。三是农事劳动的体验型。组织学生走进庄稼地、走进菜园、走进果园,和乡人一起,给果树授粉、给蔬菜浇水、给庄家除草、采摘果子、收割庄稼、售卖蔬菜。保证时间、保证空间,让学生真实体验、真正劳动,在体验中体会劳动的辛苦、感受收获的快乐、练就吃苦耐劳的品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一定要从“真“出发,真调查、真研究、真参与,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走形式、摆花架子,否则再多的活动也毫无意义。千活动万活动,真做才是有效活动,真做才与陶行知先生的“教人求真”的思想相吻合,真做才能达成农村学校德育的长远目标,才能真正为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