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等新的学习观,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正不断为入们所认识,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具有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第一,具有激发起学习行为的激活功能。例如:当学生遇到一些问题而又缺乏相关的知识无法解决时,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状态,为克服这种状态,学生就会采取各种行动。第二,具有将这-行为指向某一学习目标的指向功能,如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自然就会去翻看许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因为他知道这些书对他是有帮助的。第三,具有为达到目标而保持适当的行为强度的维持功能。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越高,效率也越高。但动机过强,就会出现高度的紧张和焦虑,注意力与知觉的范围缩小,思维受到一定的抑制,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应保持适中的动机强度,才会真正促进学习行为。
二、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原则
正常人都具有学习的动机。动机的激发指将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由于人的动机多种多样,非学习的行为动机也可能干扰学习动机,而驱使个人学习的动机包括较久的内部动机和较短暂的外部动机,因此,要使学生坚持长期学习,教师必须促使学生不断维持适当的学习动机。
1、激发与维持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之前,必须先基本满足他们的较低级的需要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第一 类为缺失性需要, 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中较低的四种需要。其特点是,在缺失的情况下产生需要,如缺乏衣食、安全和母爱的人,倍感衣食,安全、母爱的重要。但这种需要-且满足之后,便不再感到需要。第二类为成长需要,有时也称丰富性需要,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中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三种需要。其特点是,并非缺失产生需要,而是丰富产生需要。例如,知识越多的人越感知识不够:越会欣赏音乐的人,越是感到音乐欣赏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视为他们的学习需要,是属于较高级的需要。
根据需要层次论,正常儿童和青少年都有这种需要。但在现实生活中, 为什么许多人对学习不感兴趣呢?根据需要层次论,那是由于他们的较低级需要没有得到适当满足的缘故。一个整天受冻挨饿或遭到父母虐待,时常要提心吊胆的儿童,是不可能全力以赴投入学习的。根据这条原则,家长和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就得首先满足他们的较低级的需要。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大多数学生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在他们的归属,爱和自尊等心理需要不一定得到了满足。 教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归属感和自尊感。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条件。
2、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坚持学习的内部动机作用,也就是坚持通过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可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儿童对知识的直接兴趣很早就出现了,但是他们对知识的间接兴趣则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认识和亲身体验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强调内部动机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适当的外部诱因的作用。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和家长是一个 重要的学习动机源。他们的微笑、赞许和一个象征性的鼓励或纪念品,都对儿童的学习有重要激励作用。到青少年期,同伴的赞扬、认可将超过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动机源。
3.外部鼓励的运用必须适当
研究表明,外部奖励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内部动机作用的发展。例如,学生最初可能为取得老师和家长的欢心而学习,但当他们掌握定的基础知识以后,他们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条件下,他们能在自已感兴趣得到发展,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条件下,他们能在自已感兴趣的领域坚持自学。也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削弱内在动机作用。
三、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学习动机尽管有许多的表现形式,但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它集中地反映在成就动机的水平上。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内部动机,它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正如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认为那样:“对成就要求较多的学生,在学习时更有毅力,学习更富有成效,而且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比成就要求较低的学生更渴望得到解决办法。”学生的成就动机不是天生的,它是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条件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较长的时间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就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心理上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具有以下一些品质: 希望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材料;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给予公正的考试,评充满信息的分数;设置挑战,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正在不断增强能力,提高掌握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