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叶强林
[导读] 改变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摘要: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学校逐渐“空心化”,农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改变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乡村;教育;质量;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70%,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其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农村村义务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学校的数量急剧减少,规模逐年缩小,生源大量流失,优秀学生流向城市,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青年教师“招不进来,招来留不住”,对农村学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科研十分薄弱,农村学校逐渐“空心化”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改变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一、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留住优秀教师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
    在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时,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一定要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建立留住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机制、设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长期支持在偏远乡村任教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本,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办不成高水平的学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当下,师资问题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物质缺乏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受到影响。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人才,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以及提高教师尊严,让基层教师安心扎根农村教育,甘于奉献。为引领社会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安心扎根农村的一线教师,提高更好的待遇,评优评先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或支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必须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吸引更多的良师服务乡村教育事业。还要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教育理念的教师,让其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并且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督促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多学知识,增长才干,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好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三、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评价体系。


    如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仍然停留在优秀率、合格率等的追求上,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尺度,没有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比如,心理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评价中,评价标准的制订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各智力层面,而非传统的学业智力层。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智力因素不是绝对的,而人的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要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谷,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所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除了智力教育还应有情商教育,这将有利于多元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的时代追求。
四、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实现主要通过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所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就是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各学校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重视教研活动,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办群众满意教育。
五、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方面,乡镇中心学校要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城乡教师轮岗制,促进城乡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是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轮岗制的实施为城市和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制度平台和合理空间,通过这个平台,城乡教师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素质的快速和全面发展,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轮岗制在实现对教师这一教育文化资源的共享,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相对落后的现状的同时,还带动城乡文化交流,促进了城乡文化资源的共享,有利于缓解城乡文化资源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六、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
    通过集资、引资、政府投资等方式,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完善各项教学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提高老师的福利待遇,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有条件的乡镇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中心村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实现农村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以调动乡村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全面提高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农村学校保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关爱乡村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其任重而道远,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创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书臣.浅谈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J].2010.10.
[2]王小英.关于助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浅谈农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2016-0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