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位育中学篮球技评评价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施刚强
[导读]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学评价问题,也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难点与焦点。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学评价问题,也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难点与焦点。近几年,上海市教委提出了“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与此同时,上海市的基础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基于证据的教学评价命题。笔者希望通过行动研究,设计一套清晰的叙事性篮球技评评价标准,以西南位育中学篮球考核标准为例,开发一套适用于“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篮球技评成绩的通用量规,解决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需要,让中学生篮球技能成绩评定工具更加的完善。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量规 篮球技评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内外研究情报综述
        1、对表现性评价应用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现性评价在国外受到格外的重视,英、美等国积极致力于表现性评价的探索和使用,重视对研究技能、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操作能力、分析与设计能力等的训练与测评(吴维宁,2004)。谭根林老师把表现性评价应用在了生物教学中,他把实施的过程分为:确定目标、设计任务、制定标准、规定等级。在体育教学方面,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较少,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在体育项目上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基本在集中在网球、健美操中,而且篇幅也不多,表现性评价应用于篮球上就更少了。
        综上所述,国外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和特点的研究上,对表现性评价的任务类型、评分工具(量规)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表现性评价在我国已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也被应用到很多的学科当中。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开发出一套关于篮球评价的量规,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在篮球技评上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2、对量规的研究
        依据国内学者朱伟强教授的分类,实践中使用的量规有多种类型,如核查表、分值系统、定量的分析性量规、定性的分析性量规、整体性量规等,有的量规只能适用于某个特定任务的评价,而有的量规可以适用于多项评价任务(朱伟强,2008)。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整体性量规。
        在对量规开发步骤的研究上,国外学者Craig A. Mertler提出量规开发的一般开发程序:1)重新审视任务中的学习目标;2)确定可观察的要素;3)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明确要素的特征;4)对于整体评分规则,描述出区别优、劣作品的要素特征,对于分项评分规则,描述出区别优、劣作品的各个要素的特征;5)对于整体评分规则,确定不同表现的水平,对于分项评分规则,确定各要素不同表现的水平;6)为每个水平配置不同表现水平的例子;7)必要时修改评分规则(Craig A. Mertler,2001)。
        从以上国内外专家的观点出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开发程序,确定量规类型和学习目标是关键,再根据学习目标去明确评价任务,即“评什么?”最后确定评价标准,等这些都完成之后,进行测试和修改。
(二)主要概念界定
        1、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所表现出的能力的评价。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设计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对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进行评价。
        2、篮球技评:篮球技评是一种表现性评价,符合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特征,如:强调评价的主体;评价任务具有挑战性,并在教学活动中实施;评价考察的是学生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定者参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量规:量规是教师或学生为评价学习成果和过程而设计的一套叙事性清晰的评价标准。
        二、解决问题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搜集到54篇学位论文和76篇期刊文章,搜索的范围包括表现性评价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表现性评价的量规开发、行动研究法。准确、全面的了解研究问题,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资料的整理研究,全面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行动研究法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特征,本研究通过螺旋式的方法,经过两轮行动研究进行展开,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实施、总结反思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三、主要研究过程
        (一)相关理论基础
        根据国外学者Craig A. Mertler提出量规开发的一般开发程序,笔者对西南位育中学篮球技评考核标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评价过程中的描述性语言太过于简单,且存在分值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在学习完量规的相关知识后,笔者决定采用整体性量规来替代以前的评价标准,以此来解决考评中不合理的现象,将本次篮球技评量规开发通过两轮行动研究来体现。
        (二)篮球技评量规开发与制定的实践过程
        行动研究:计划的制定——实施——观察与反思
        1、计划的制定
        1)调整篮球考试中达标分和技评分的分配比例,增加技评分值,让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从以往人人技评满分,变成通过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多少来拿分,从而让学生重视技评分。
        2)在以往篮球考试技评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篮球技评量规,让各动作层次间更易区分,方便教师给分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动作处于什么样的档次。
        2、阶段的实施情况
        笔者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1)达标分和技评分的分值分配情况;(2)怎么整理并制定篮球技评量规。

照国外和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研究成员最终经过讨论决定,达标分和技评分的比值为6:4。对于怎么样整理并制定篮球考试技能量规,研究小组成员一方面参考了以往的技能评价标准,虽然描述性文字比较的笼统,但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细化,以便把各层次动作区分开来。
        3、研究的情况观察及反思
        1)实施情况观察:技评分确定后,在每一个层次后面都有相应的描述性文字,条理清楚,层次也较之以往清晰,但如果真正投入到学生篮球考试中去的话,问题还是存在的,在里面没有涉及到评价任务,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拿到量规后不知道评价什么,只能从后面的描述性文字中得知怎么样的动作会得多少分,除了少了评价任务这一块,量规中的描述性文字也是一个问题,虽然较之以前有所改进,但还是很难区分学生的不同水平。
        2)实施情况反思:加入评价任务,让学生能清楚的知道怎么去评,对各动作层次间的描述性文字再细化,避免学生难以区分动作层次。研究小组成员集体学习量规的相关知识,找区学科教研员和对量规有研究的专家进行访谈,找出问题所在。
        4、修订(再计划)
        收集学生难以理解的描述性文字,整理出一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懂的量规。
        四、形成部分量规
预初年级——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篮下投篮)
学习领域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明确投篮区域,熟练掌握篮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能
        评价任务:学生在篮下规定的区域内(以1米为半径的两个圆),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姿势进行10次投篮,未投进可以补篮,直到补进为止,在投篮过程中学生要自投自抢,至少进3个球。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能评价量规(整体性量规)
4    学生在正确的区域内考核,投篮手持球并屈肘,另一只手扶球同侧,放于投篮手肩的上方。投篮时,脚蹬地有力,投篮手臂向前上方伸展充分,翻腕拨指将球送出,上下肢用力无停顿和脱节,球出手后,投篮手对着篮筐方向保持一定时间,眼睛始终注视着球,投篮命中率高。
3    学生在规定区域内考核,投篮手持球并屈肘,另一只手扶球同侧,放于投篮手肩的上方。投篮时,脚蹬地有力但投篮手臂前伸不够充分,翻腕拨指将球送出后,有时会碰不到篮筐,上下肢用力偶尔出现停顿和脱节现象,投篮手臂虽对着篮筐,但是保持的时间较短,眼睛对球的关注不够,投篮命中率一般。
2    学生有时会出规定区域进行投篮,投篮手持球但并未屈肘,另一只手没有扶球同侧,将球放在额前。投篮时脚后瞪无力,投篮手臂动作僵硬,前伸、翻腕拨指不明显,上下肢用力经常的停顿和脱节,球出手后,投篮手臂迅速收回,经常出现投偏或者不沾篮筐的现象。
1    学生大部分的投篮在规定区域外,并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一点都没概念,持球站位错误,脚没有屈膝蹬地,因投篮手臂没有前伸动作而导致球不能碰到篮筐,也没有在球出手后追踪和关注球,自下而上的用力明显出现停顿和脱节现象,几乎没有进球。
初一年级——半场运球上篮
学习领域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明确折返点,熟练掌握行进间投篮技能
        评价任务:从篮球场中圈半圆内的任何区域开始,运球上篮(未投中者必须补投,补进为止),抢篮板球后再运球返回到中圈半圆内,然后折返并运球上篮(未投中者必须补投,补进为止),一共完成10次,至少要进3个球。
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技能评价量规(整体性量规)
4    学生对折返点清晰、明确,运球球速合理、流畅,折返时身体灵活、没有停顿。第一步跨大步接球,第二步上小步起跳,动作无停顿。投篮举(托)球的时机把握准确,优美轻松的完成投篮动作。
3    折返正确,运球时基本上能把球控制在手上,大体上对球速的掌控较好,总体上不失误,折返顺利无失误。第一步跨大步接球,第二步上小步起跳,动作基本无停顿。没有错失投篮的时机,顺利完成投篮动作。
2    折返时有时候不在中圈半圆内,运球时球有时会脱离手的控制,运运停停,不能控制好运球速度,第一步跨大步不明显,接球有时会失误,第二步需要通过小步调整才能起跳,动作有明显的停顿。投篮时机把握不准确,球经常性脱手,造成上篮失误。
1    折返时经常不在规定区域内,运球时经常出现失误,不能完成跨大步接球和上小步起跳动作,经常出现带球走步现象。失误频频,不能完成投篮动作。
        五、效果与建议
        (一)效果
        篮球技评量规提供了一个有针对性的、清晰的各动作层次的划分,其中的描述性文字通俗易懂,能准确地反映出每一个动作层次的特征。用于期末考试的篮球技评量规分为教师用的和学生用的,教师用的量规里有一些针对考核项目的专业术语,文字精简,表达准确,学生用的量规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涉及专业术语,但对于低年级学生基本不涉及考核项目的专业词汇,从学生的角度把专业术语替换成通俗易懂、能让学生看得懂的文字。这样的话,不光是单一的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拿着这份量规进行生生间的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二)建议
        量规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给出一些量规的模板,让学生尝试着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在他们的脑中对动作的印象,自己去编制量规,或许是种不错的体验。学生在讨论和运用量规的过程中,会清晰的理解各层次动作的要求,在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的修改量规,编写出一份最适合学生评价的量规。
        量规的开发据笔者知道的体育项目有网球、篮球比赛、健美操,其他体育项目基本上没看见过,由此可见,体育量规的开发范围比较小,涉及的体育项目较少,可借鉴的开发经验较少,开发更多体育项目的量规迫在眉睫,希望广大的体育工作者能结合自己的专项及专业知识,开发出更多的量规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3.
[2]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8
[3]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4]何军.成都市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5]张云龙.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