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在参与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补充相应的课文阅读,教学才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储备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丰富发展。所以说初中生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本文以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旨在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质量,为中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一种文明的反馈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迭,阅读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开化成都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瞬息万变,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1]。对于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来讲,合理地运用教材十分重要。教材是提高初中生与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合理地运用部编版本教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对教材格外重视,对教材的理念进行深入的解读,使其能够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以此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一、课外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部编版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科学的示范:一,部编教材中的语文课文相对较少,留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二,部编版本的教材,注重读书和口语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良好的铺垫。三,部编版本的自读篇目的教材编排是在阅读提示和问题引领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示范,保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合理的运用部编版本的教材十分重要,尤其是要明确部编版本的教学理念,这是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基础条件。一,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对学生不爱读、读书少等问题进行及时的优化,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阅读量。二,部编版本的教材比较注重语文学科的本质,并认为阅读是初中语文课本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而且学生对于部编版本当中的课外阅读课文十分青睐和喜欢,初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大力的开展课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2]。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观念陈旧落后
初中生迫于学习的压力,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比较少,阅读量也十分缺乏,但是读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读书的时间往往比较少,只有那么几分钟,大部分时间都为教师繁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所占有。通常都是教师运用很长时间将文章解读完毕,而学生还没有真正的读通顺一篇文章。任何能力都是由学生自己“感悟”以后而“练习”出来的,而绝非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或者教师讲一讲就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某种能力的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亦是如此[3]。学生在课堂当中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也没有仔细的通读文章,更没有自己自学、理解,一篇文章看下来都不知道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呢,这样何谈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肢解教材
不可否认的是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选择以教材为中心,以学习一篇文章为教学目的,以解析文章的内容为教学的过程,进行实际的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不是进行自己去感悟自己去阅读,而是听取教师枯燥、乏味和繁琐的分析。这样肢解教材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学生在一整堂课下来只是机械的背了一堆标签式的知识内容,自己仍然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三)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阅读模式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够肯定和鼓励学生们独特的感悟,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解读时也没有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感悟长久以来都是朝着教师正确答案的方向去前进。这样军事化、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压抑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从心底里面对课外阅读产生了一种很强的抵触心理,在阅读过程中也感受不到阅读给自身带来的乐趣与愉悦感。
四、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一)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摆正师生的位置
在新课改后提出,阅读的本质是学生、文章、教师三方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外阅读亦是如此[4]。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在课外教学阅读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遇到阅读的难题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去感受阅读的魅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文章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进行阅读。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悟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能力。其次,教师应当充当学生和文章之间交流的纽带。让学生进行自我感悟,自己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在依托自己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去进行文章的阅读。
(二)选择恰当的阅读篇目
阅读的内容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之间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根据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在进行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两种原则:一,经典原则。在对课外阅读文章的挑选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文字兼美,并且具有较强的经典性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文章过后有所收获。二,阶段原则。在进行文章的挑选时,一定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学习规律,因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需求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要选择一些广泛性较强的文章,保证文字兼美的同时还应当挑选那些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的文章,以此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小说,比如说《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等等;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专题性较强的读物,例如鲁迅专题、李白专题、欧阳修专题等等;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主题化阅读活动,例如地区的景色,以我的家乡为主题。
(三)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部编版本的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课内阅读比较重视培养学生默读跳读以及浏览等能力的培养,而课外阅读则注重让学生坚持读完一整本书。培养学生的猜读能力等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所迸发出来的奇思妙想的思维,不应当忽视,而是可以以此为一个点,进行教学的延伸,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该精读的地方精读,该略读的地方就可以读得快一些,简略一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做阅读,进行痛痛快快的读书。
五、结语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课外阅读的价值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同时还需要紧紧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找准入手点,深刻的领会新课改之下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将现代教学理念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适合的阅读篇目,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有趣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外阅读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忆. 初中生课外阅读及其改进策略研究[D].
[2]向开权.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才智, 2015(23):72.
[3]周建军.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 学周刊旬刊, 2016.
[4]张武济.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周刊, 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