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 周光军
[导读] 本文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摘要:近几年小学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我国对青少年的法治教学工作重视起来,目的是为了能够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成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匮乏等等问题导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无法发挥作用,本文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习兴趣
        引言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正是培养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的过程,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否对青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所忽视,让学生缺乏一些非常基础的安全意识。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一、教师转变观念,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的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由于他们的心智处于发育阶段,他们对于很多事物还不能有很清晰的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们实际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比教师传授知识更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的观念,不能以传递知识为重点,而是能够让学生学习课程之后,能够实际的应用。教师需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非常重要且基础的一部分。让学生可以有效的掌握理论上的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有效的思维[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学习,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由于他们本身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于一切的事物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问题探究的方式知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问题环节,问题需要贴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积极性更高。
        二、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作为当下最流行的教学方式,它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进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化的发展。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们实际生活的内容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去,这样的教学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的情景的设计不仅仅要包括实际教学的内容,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一些非常有趣的情景讨论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然后让他们讨论一些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变多,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竞赛,让学生们能够在气氛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下学习,这样对于学生吸收课本知识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2]。

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虚拟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一些身临其境的体会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度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的辩论赛,给学生题目,然后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这样有趣的课堂授课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是有助于课堂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兴趣提升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中,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一些校园活动来实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目的。例如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班级的班会、晨会等,教师利用这些活动来对学生宣传一些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或者利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警惕学生,让学生明白法治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每个月组织一次法治的知识讲座,邀请校外的法治专家来对学生们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与宣传。学校还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或者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竞赛,设置一些奖品,让学生能够踊跃的报名参赛,通过一些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观看一些法治节目如《道德观察》以及《法治在线》等,然后针对当下出现的非常焦点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班会或者晨会等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班级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通过日常的观察,及时的发现与解决班级学生们的各种问题[3]。
        四、通过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教师以及社会,也能帮助教师对学生更加的了解。在深层次的了解之后,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时就能够做出更加有针对性、更全面的教学。比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们观看一些记录片或者一些影视片段等让学生了解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背后的故事,从情感上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严肃性。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道德与法治的意义[4]。通过相关的实践研究证明,情感的教育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下新课标中提出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层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五、结束语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通过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们提升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制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福珍,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教学策略[J].新作文:教研,2018(4):282-283.
[2]张悦,张新颜.以“我”为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08):12-14+11.
[3]邹德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浅谈[J].才智,2017(22):68.
[4]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649
(29):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