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新世纪,中国将跻身于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扑面而来的是“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网络时代”这些富有挑战性的字样,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新的教育格局对数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语文数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扩大知识储备。
思想和品格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灵魂。教师提高思想和品格素质,主要靠个人自学,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其次是集体研讨,如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研讨教师职业道德,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通过以上途径,学会用辩证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形成更具时代特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以“五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这样,教师才能高瞻远瞩,以先进的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的道德的濡染学生。
知识素质是教师从教的基础。教师厚实的知识积累,就像涓涓细流,不枯不竭,使学生感到知识宝库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语文教师要博学多“采”、兼容并蓄,了解并掌握多领域的知识。1、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小语新教材更加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注重学科间的联系;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通古诗文160篇(段)。教师只有如蜜蜂采蜜般广泛吸取人类文化营养,才能指导学生读更多、更好的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书籍,尤其是中国古诗文,还应广泛涉猎其它专业与门类。2、大量注入时代活水。语文新教材五分之四的选文是新的,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就得不断阅读新作品,赏析名家名篇,提高文化素养。3、灵活学习业务知识。如学习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学、心理学,研读教学专著、报刊杂志,教材内容,以了解教育改革的信息和力度,提高理论水平。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大胆创新,进行教学研究。
人们常说:“21世纪是创新的世紀”,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断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学生,教师由单纯的“教育型”向“数育科研型”转化,这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提高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社会效益。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应侧重于哪些方面呢?1、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导语激趣、悬念激趣、表演激趣、媒体激趣……教学中,只要我们大胆创新、不断谋索,还会发现更好的方法。2、怎样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认为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是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还要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3、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仅从学习程序来讲,就有预习法、听课法、笔记法、作业法、复习法。目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是我们积极倡导的学法。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可以直接讲授,可以适时点拨,可以总结归纳,也可以示范实践……具体用什么方法,要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不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观念、方式的更新,需要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呢?1、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提高。2、在班级管理中提高。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4、在虚心向他人学习中提高。
四、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1、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挂图、工具书……2、开发与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如电影、电视、网络,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报廊、广告,自然风光、风俗民情,重要事件,家庭生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要想用好“网络”这一富有生命力的资源,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
五、热爱生活,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审美情趣。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重视通过生话、在生活中、为了生活开展语文学习。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生活中各种场合都可能运用语文,也会发展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将音乐、画面、声光等集于一体,这需要教师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对音乐、美术、语言表达等艺术形式的追求。此外,教师要积极投身于大自然之中,与世间万物对话,感受人杰地灵。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自我。总之,如果教师热爱生活,就会以自己顽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如果教师热爱生活,就会将语文教学与現实生活紧密结合。如果教师热爱生活,就会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生活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将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心灵交流的过程。这样,语文教学不但会更加突出体现新教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而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