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理解词语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陆瑜琴
[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词汇教学的目标是: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词汇教学的目标是: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并运用词语,不能因为课堂时间不充足,为了应付考试,而把意思写出来让学生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词语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大多数学生在说话和写作时语音都很枯燥,语言也很乏味,甚至连常用的词语的运用都不令人满意。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为了训练提高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让学生接触文本,把课文读通读熟,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让学生找出能形象概括上文和下文的意思的词语,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和下文,边读边思考来理解词语。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一文中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这两个词语。从文中的“水、 泥、草”这三样东西引导学生明白白鹅吃饭时需要这三样东西。先吃一顿冷餐,然后喝一杯水,然后去别的地方吃泥和草。“比如,吃饭后,如果脸盆离得很远,一定会悠闲地向前走一步,喝一小口水,然后迈一大步吃泥巴和吃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熟读这些句子,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概括这 些句子意思的词语,那就是”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这两个词语。又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观潮》一文中的“浩浩荡荡”和“山崩地裂”这两个词语。可以引导学生读上文的“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和下文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样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文中指的是“浪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很大的意思”。而不是教师把词语的意思解释给学生听或让学生从工具书中找到”浩浩荡荡“和”山崩地裂“的意思。这是理解与上述内容相关的词语的一种方式。如果让学生通过查词典或教师作分析解释,那就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二、理解与上面和下面句子之间的关系相关的词语。 有些语句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些词语的意思很抽象,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词语的意思就很难做到,因此,我引导学生先熟读前面和后面的语段,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理解词语。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一文中“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但是导游却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就让它叼走吧,这是大自然的方式。导游的冷漠引来同伴们的叫喊:“没有救援,我们看不到希望。” ”联系前文的”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犹豫不决,好像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和后文 的”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嘲鸫看见它到手上的美味被别人救走了,只好沮丧地飞走了。 }“向导把这只小乌龟带到海里。

巢里的幼龟没有看到出去侦探的”侦察兵“回来,以为外面很安全,所以他们成群结队地争先恐后地冲出去。文章结尾的向导哀叹道:是我们把这群幼龟害惨了,是我们把”侦察兵“抱到海里的,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才倾巢出动受到了伤害。联系前后文学生理解了”自然之道“的意思文中是指向导救了那只出来侦查信息的幼龟,违反了自然的规律,这是自然规律,一旦违反自然规律,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三、理解与以上和以下句子发展相关的词语。
在写事的课文中,学生对故事的情节特别感兴趣教师可抓住契机, 借助故事的发展来理解词语。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万年牢》一文中的“万年牢”一词,工具书中没有”万年牢“一词的意思,所以学生根本无法从中找到它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只有从“爸爸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蘸得越稀薄的时候,吃一口就让人拍手叫好,蘸了糖葫芦就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就是几千年来的信誉。他说,凭良心办事是正确的,没有良心办事是不行的。得到顾客的认可,顾客的好口碑才是宝藏,生意真是一个长期的信誉。”从父亲前后这两段话中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文中的”将心比心“这个词语,就可以借助故事发展的情节来理解词语,也就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宽容和理解是相互的,要换位思考,体验彼此的感受。
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通过他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获得了很多信息。有些信息与文字建立了对应关系,这些 文字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理解和掌握。但更多的信息与文字无关,如人教版语文四上《搭石》中的“协调有 序”一词,可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室的通道上进行走”搭石“,再加上这条通道,“人不能急着走石头,也不 能急着停下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下来,后面的人没有立足点, 他们就会掉进水里。 ”来理解,而不是通过查字典生搬硬套里面的意思。又如人教版语文四下《乡下人 家》一文中的“朴素” 和“华丽”这两个词,让学生从字典或从中的描写中来准确的理解这对反义词,效果都不好,也突破不了下 文中的“独特”一词,因此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某个女同学的穿着朴素,而她头上的饰品却是 华丽的,学校植物园里的哪些植物是朴素的,而哪些却是华丽的,从而理解“朴素”和“华丽”,进而理解 文中所描写的乡下人家门前的花有朴素,也有华丽的,而乡下的村民除了种植庄稼外,还在门前种上了这些 仅供观赏的花卉,这就是“独特”的风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不但理解了“朴素”、“华丽”、“独 特”这三个词,文中所描写的那一幅农家风光也形象地展现在眼前。
在中年级的语文词语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把词语的意思内化,提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习得方法,使课堂教学扎实高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