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梅向环
[导读] 以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参考典型。
        摘要:本文尝试从课堂情境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以及课上课下思维引导等三个方面进行入手,对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意识培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可以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参考典型。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 培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是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基础科目,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进步提供了基点。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这样一来也使得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一、准确创设课堂情境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抽象的看作是学生质疑的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疑问或者质疑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一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更加深入的问题。即使有一些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存在一定冲突,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看法,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对学生进行适当鼓舞。例如教师在讲解《凡卡》一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质疑:“老板娘对凡卡那么不好,为什么凡卡不趁着去做礼拜的时候偷偷溜回爷爷那里?”“老板不就是做鞋的吗?为什么凡卡会没有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正处于思想最为跳跃、敏锐的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凡卡回到爷爷那里还会被老板娘抓回去,并且会面临严重的后果。”“正因为老板就是做鞋的,所以凡卡没有一双新鞋更加突出说明了老板与老板年对凡卡的刻薄。”
二、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问题的方向就已经明确,这时候教师应该对问题进行正确迁移,保证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更加切实的、有依据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总结,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了重点以及要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进行引导提问:“小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小女孩在火柴点燃之后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这是一个较为连贯的系列问题,需要学生通读本篇课文并且对情节有清楚掌握之后才能回答出来。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于本篇课文存在的疑问,有的学生会问:“小女孩的父亲母亲呢?”“小女孩有没有和自己非常要好的伙伴呢?”这些问题往往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较为关注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实际记述情况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提问与回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循环过程,从而使得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观察目光越来越敏锐,有利于对文本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准确捕捉。
三、结合内外深入提升素养
首先,在课前预习中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质疑。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

那么,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呢?应该保证人手一本“预习本”,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默读以及朗声阅读课文2~3遍、借助工具书查询其中难点字词的意思、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预习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很多学生由于一开始对于课文的了解较为有限,没有准确的体会到课文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经常会提出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与课文关系并不大,这时候教师应该有一定的耐心,对学生进行一一解答以及指正,当学生逐渐培养起文本阅读感觉之后,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进而提出的问题也会更加具有条理性,有助于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引导学生课中以及课后产生质疑。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都是带着问题展开,带着问题进行的,这样学生的神经才能被牢牢的拴住,同时也使得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会使学生的认知系统一遍一遍受到冲刷以及影响。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很快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教师还应该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例如,教师在展开《珍珠鸟》一课教学的时候,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应该提出具有延伸性的问题:“既然作者这样信赖珍珠鸟,为什么不将其放回到大自然中,使其重获自由呢?”这一问题会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得到激发,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借助互联网对本篇散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写作意图进行深入了解,最终学生势必会得到答案:“这篇散文体现出了作者冯骥才对人与自然之间爱的歌颂,立意高远,已经超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所以不存在“回到自然”这一说法。”
总之,在展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针对性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探索欲望得到激发,与现阶段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较为贴合。今后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优化,从取得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永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20,(10):119-12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59.
[2]陈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7):49. 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47.048.
[3]丁素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1):62. 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31.060.
[3]韦大梅.得法善问——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2):97. 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42.095.
[4]项雪梅.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4):34.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24.0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