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环节。以创新教育激活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工作,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拓展开发教材内容,注重形式、内容全面创新,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创设情境。整体而言,创新性语文口语交际的展开,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方向,全面推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创新教育
前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言运用的重要内容,却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被忽视的环节。语言学习不能仅有书面语的学习,更应当关注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语言、展开交流等。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而这种气质,正是通过言谈举止中展现出来的。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兴趣,找到交流的流感,完成口语交际训练。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口语交际能力,应当是以个体为基础的,不同的人,性格、知识积累等不同,成长环境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交流方式、交流习惯等,因此在教育中应当有教无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流形式,之所以能达成交流,应当是借助普遍的语言,达成交流。其中既有表达,也有克制。在组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工作以激发学生交流欲望,增强学生主动交流兴趣为主,而促成口语交际练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当充分地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尽管是教学工作,但是口语交际不应当是前人经验的刻板输入,而应当是教学生基本的语言之后,等待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去自主的表达,用语言去理顺自己的日常生活等,最终掌握借助语言工具去交流、沟通、表达的实践。
二、拓展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素材与参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然适应。创新性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全面拓展,在阅读、写作素材的多元引申中找到口语交际的可用素材,用以推动口语教学的发展。我国当前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主体的,专门适应口语交际的教材及辅助教材相对较少,因此就要从阅读教学着手,找到适宜口语练习的内容。首先,整合现有内容,挖掘每节课可以尝试的口语交际内容,设定口语交际目标。如一些风景散文,《桂林山水甲天下》、《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时,不妨在学习该单元之后,引导学生以“小导游”为口语交际情景,介绍身边的某处熟悉的场景,如公园等。再如学生学习了一些对话性课文,可以尝试借助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等。
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创新教育工作,才能更进一步地展开口语练习。
三、注重形式创新
注重口语交际形式的创新,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口语交际教学时间中,常见的形式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内容,有情境、有对话,同样的话在不同场景下也会有不同的表达[2]。可以通过丰富的形式,如情境对话、动画配音、看图说话、情景剧的表演等。创新性改编,在组织教学中,学生会遇到丰富的阅读、写作等的素材,不妨将这些内容进行创新性转变,变成适应口语交际的内容。如在学习《金色的脚印》这样的课程,主旨是“人与动物”的关系,此时不妨就当前以“食用野生动物”造成的瘟疫的现实热点,作为背景,让每位学生都想一想,如何做“抗疫志愿者”,劝身边的家人、朋友保护野生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等。形式的创新,能够为学生带来与常规课堂不同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有参与感地进入到学习中,适应现代语文教育思路,也更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去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等。
四、创设丰富情境
当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时,不妨专门安排口语练习的课程,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3]。例如,学习“请你帮个忙”这样的口语练习主题时,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不同的对话情境,如“在帮家人拿快递时够不到快递柜,需要周围人帮忙”;再如“到了一个陌生地方时,找不到路了”……这些都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在这些创设的情境中,包含了孩子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既熟悉又新鲜,很多时候,孩子是在围观家长的语言行为,却很少有自己主动去交流的机会,现在在课堂中为他们设计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孩子有交流的机会,有参与感。在创设情境时,也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设备,尽可能模拟丰富的情境,带动学生参与兴趣。
推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实现创新教育,创新课堂理念与形式,真正将语言学科的运用性展现出来,真正发挥语言学科的交流意义。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创新性教育,推动语文书面语言与口语的同步发展,实现听、说、读、写的多元传承与展开,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达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构建。
参考文献:
[1]田茂轲.利用民间童趣游戏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8,32(12):301.
[2]刘云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与研究[J].数码设计(下),2018,21(10):56—57.
[3]李婷.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下),2018,13(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