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环境问题对城市的持续化发展影响巨大,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国内许多城市当前都在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展开城市综合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该对海绵城市理论拥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灵活应用它推动城市发展,将其设定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市政园林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1海绵城市在市政园林中的应用价值
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园林景观中应用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有其独有的六字方针,分别是“渗、蓄、滞、排、净、用”,是将城市中雨水的渗透、蓄积、净化、滞留、外排和循环利用相结合,全面确保城市无积水、无污水,做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市政园林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两点:(1)使生态价值得以提升。在市政园林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促进生态价值的发挥,这是园林景观的功能之一。海绵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充盈地下水,弥补地下水资源不足的缺憾;第二,净化水质,使水资源污染问题得以缓解;第三,减少雨岛效应和热岛效应,使微气候得以改善。在市政园林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使城市管理和协调水资源的能力得到提高,使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能够更加和谐地发展。(2)使社会价值得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海绵城市的利用使城市内部的洪涝灾害得以减少,进而减轻城市防洪及排洪压力,使城市居民能够安定的生活;第二,运用海绵城市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使城市内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得以解决。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在市政园林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可以促进城市发展的和谐,增加社会效益。
2海绵城市的基本理论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论就是开展低影响开发,它指代场地开发过程中要配合源头式、分散式措施对城市区域场地开发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希望保证目标城市在开发后其应有的水文状态能够与开发前状态无限接近,也就是说要确保城市建设不会影响到自然水文体系,更不会因为人为建设而增加地表径流量。用形象化思维表达海绵城市就是要求城市像海绵一样构建一套完善的、具有弹性的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降水时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将所储存的降水都释放出来加以合理二次分配回用,以便于实现对城市整体的生态保护,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自然动力支持。
3海绵城市理念在目前市政园林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城市形成内涝一直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热点,也成为了降低城市生活质量的一种隐患。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的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增加,水泥面积不断增加给城市的自排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雨水在渗漏的过程中难以渗漏就会形成城市内涝,所以出现在“城市看海”的现象,而城市出现内涝的一部分原因是排涝系统存在单一性的问题,成为了引起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城市建立发展在相对平坦的地方,降水均匀生态系统正常,但是如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被破坏导致城市本身的排涝系统出现问题,城市的降水季节性和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以解决城市内涝为主要的方向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园林设计中涉及到大量的绿植和建设原料,海绵城市在建设上要以城市雨水的下渗功能和存储功能入手让地表水进行循环利用再利用的一个过程,不仅仅促进了水循环,节约资源的同时也降低了资源能耗。
4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园林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4.1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中,道路规划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道路景观绿化,另一种是人行道雨水排放。针对城市道路中的景观绿化,道路凹陷绿地可以通过引流的方式将路面雨水径流中的存积的雨水引入城市绿化带当中,由此形成一个绿色天然的储水设施,以此来减少雨水下渗并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同时城市道路中渗透道路的利用可以适当的强化它的雨水渗透作用,但是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市道路路面的路面污染状况,注意泥沙等污染垃圾问题,考虑是否选用渗透路面。
4.2自然排水系统的规划
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城市中原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促使雨水通过不同的集水管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的排放过程中,为城市中的土壤还有植被提供水源。构成这一系统的包括城市中的植被和城市中的地表坑洼地、人工改良的土壤,本土的土壤,以及城市原本的排水管道。
4.3雨水花园的发展
海绵城市设计中雨水花园,主要是指以浅凹陷方式种植灌木、花木、花草等植被,以及城市其它基础设施中带植被的区域。雨水花园充分利用了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确保了保证雨水的渗透并降低了雨水径流,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将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和城市园林景观的完美设计结合在一起。
4.4可渗透路面的应用
海绵城市设计中可渗透路面的应用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原有城市道路中不可渗的路面转变为可渗透雨水的路面,是一种直接减少地表雨水径流的有效方法。其应用是一种对现有雨水问题的有效缓和措施,可以切实减少其他雨水管理办法,从源头上解决雨洪水问题。常见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渗透路面材料有水泥砖块、可渗透沥青、可渗透混凝土等。例如:某省奥体中心项目采用透水混凝土进行地面铺装,彩色透水地坪拥有15%~25%的孔隙,透水速度更为高速,雨水排出效果更高效,且本身的抗冻耐用性能相对于一般混凝土路面更为突出。
5海绵城市理论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在市政园林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海绵效应在城市园林实际运行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应该以城市市政绿地整体为基础,系统梳理城市给排水管网与城市生态廊道,做好设计阶段的准备和规划工作。在市政园林设计之初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排水系统,全面了解现有给排水系统的组成,使市政园林雨水系统的构建工作符合城市降水的要求。并且设计人员应该认真采集单位园林面积蓄水量数据,进行城市地表污染物作用及转化模拟算法的适应性分析,做好污染负荷结果可视化与GIS耦合的设计工作,通过有效数据结合城市管网指导海绵城市在市政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生态优先原则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市政园林设计之初,应该将城市已有自然江河湖泊等水资源作为设计依据,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保证城市生态廊道的贯通,在市政园林给排水设计中充分利用生态水资源,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自然净化雨水,使雨水得以循环利用。
结束语: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城市园林设计需要思考多方面内容,但其根本还在于人本思想,在尊重人为需求的基础上同时尊重现场场地肌理基础建设,做到“森林进城”和园林设计最大优化,保证城市海绵特性优势发挥其应有作用,并将海绵城市理论贯穿于园林设计体系建设始终,优化城市的总体环境发展水平,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化健康发展提供无限的、有机的、可变通的技术支持与生态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振东.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16,48(04):92-94.
[2]陈蒙.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24):126-128.
[3]黄建新,杨雅晴.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9(02):165-166.
[4]吕瑞.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9(08):118-119.
[5]宋雷.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