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道路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政道路施工方面的机械化程度和技术都越来越高,但实际的施工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路面危害,这也是要优化路面沥青施工技术的关键性原因。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后期运行质量,继而使其承担更高的路面承载力,能够加速城市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沥青路面;路面施工技术
1市政沥青路面施工的常见问题
1.1路面裂缝问题
路面裂缝问题是最为常见的市政沥青路面施工问题,主要包括横向裂缝问题以及纵向裂缝问题2种。一旦出现沥青路面的裂缝,很容易发生水分渗透到路面系统当中,从而对路面产生严重的软化腐蚀,影响路面的强度以及路面的使用功能。横向裂缝是由于沥青受到忽然的应力变化以及路面温度的热胀冷缩所造成的。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地设置人工裂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路面横向裂缝的发生并抑制受损路面的扩散。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建设人员针对横向裂缝问题一般会选择平缝或者斜缝的方式来处理,平缝的平整度相对比较好,但在裂缝连续性的问题解决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已经被接好的裂缝可能会出现重新开裂的问题。斜缝本身的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成本较高,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平缝的连续性问题,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以及施工技术应用不合理,将会造成路面鼓包问题。斜缝和平缝本身都有各自鲜明的优点和缺点,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要求进行路面的修补和处理。在工程项目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市政沥青路面裂缝的修补技术通常采取切缝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
1.2水破坏问题
水分是影响沥青材料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水分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并在之后的保养过程中也应注重水分的应用。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长时间被水浸泡,容易出现沥青路面的变形问题。在路面使用过程中,由于汽车行驶所带来的荷载碾压会破坏沥青原本的稳定结构,出现路面坑洼以及塌陷问题,而且路面坑洼处积累的水分也会进一步侵蚀路面,形成恶性循环。
1.3路面不平问题
路面平整度达不到标准也是市政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实际路面与设计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路面功能的有效发挥。如果路面的平整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仅会影响驾驶员的驾车体验,而且也会增强对轮胎的磨损,进一步扩大车辆悬挂问题。同时,不平整的路面也改变了原有道路的受力结构,路面在车辆反复冲击的背景下会加剧变形,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凹陷和开裂问题。
2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1摊铺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验收下承层施工质量,并做好清理工作,确保所有施工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底、中面层可基于走线法展开施工作业,关于表面层较为可行的是平衡梁法,根据拌和站的工作能力合理调节行走速度,整个摊铺作业要具有持续性。实际施工中,不允许出现随意变换速度的情况。以现场气温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合理调节摊铺温度,通常为110~165℃,且在摊铺作业时要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并记录好相关信息。做好摊铺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摊铺机熨平板的温度≥65℃。基于双机梯进式的方法展开施工作业,2台设备间距为10~20m,并要控制好2幅重叠宽度,具体以5~10cm为宜。为确保摊铺质量,需注重对现场施工情况的检查与记录,并将所得信息及时告知操作人员。部分边角区域较为特殊,不具备摊铺机作业条件,可转为人工摊铺的方式。
沥青摊铺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故要求施工所用的沥青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经拌制形成沥青混合料后,在后续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管控措施,此阶段的温度控制尤为关键。另外,施工前需安排专员全面检查摊铺机,使其在摊铺宽度、速度等参数上都要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以实际工况为基准灵活调整参数,确定合适的自卸车位置,具体以停在摊铺机前方20cm处为宜。摊铺施工应遵循缓慢、匀速的原则,为摊铺机作业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避免发生碰撞现象而影响摊铺质量;卸料车工作过程应保持稳定,控制好混合料高度,具体需要在螺旋布料器的螺旋叶片以上。
摊铺机需遵循匀速的原则稳定运行,并展开持续性施工作业,施工现场安排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若施工中使用的是普通型混合料,此过程中摊铺机速度以2~6m/min较为可行;若为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摊铺作业时则需要适当放慢速度,具体为1~3m/min。
根据工程经验,若摊铺速度过快,在熨平板的作用下将卷起大量路面杂质颗粒,致使路面出现空洞与坑洼现象,难以满足平整性的要求。下层施工质量将对摊铺作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施工前需做好下层结构的质量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方式摊铺施工。需注意的是,摊铺作业时路面边缘处的质量应得到合理控制,以施工图纸为指导,正确设置路缘石。基础结构与后背填土都要经过夯实处理,满足缝宽一致、线条顺直的基本原则。摊铺作业时,全面考虑到宽度、温度等指标,若与质量要求存在偏差,需及时进行调整。
2.2碾压
压实作业可分为3个阶段,具体为:
2.2.1初压
结束摊铺作业且材料温度较高时展开,此环节不可出现摊移、发裂现象,采取的是由外侧向路中逐步延展的工艺流程,此处碾压带宽度需介于轮宽的1/3~1/2,所用设备为轻型钢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作业时确保振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2.2.2复压
此环节以重型轮胎式压路机为宜,部分情况下诸如振动压路机或钢轮压路机也较为可行,通常要持续碾压4~6遍。
2.2.3终压
此环节广泛使用到双钢轮压路机,部分情况下也可使用振动压路机(依然要确保振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持续碾压至少达3遍,设备作业速度为2~4km/h。
2.3路面接缝处理
考虑到梯队作业的基本特点,可采取热接缝的方式,在碾压过程中预留20~30cm宽,该处不采取任何操作,作为高程基准面为后续摊铺作业提供帮助。完成剩余部分的摊铺后,需随即骑缝碾压,以达到消除缝迹的效果。关于半幅施工作业,此时热接缝的方式不具可行性,以人工顺直刨缝为宜。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清理边缘处,并撒上适量黏层沥青。正式摊铺作业时,在已结束面层上的重叠宽度需达到5~10cm。选择合适的碾压工艺,首先在结束压实作业的路面上行走,在该处碾压新铺层10~15cm,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新铺部分展开压实作业,以达到有效处理接缝的效果。
针对横接缝的处理,此环节作业应使用3m直尺检查端部,分析该处平整度情况,将多余部分切除,随后在端部涂上适量的沥青,再进入到正式摊铺环节。完成接缝处的摊铺作业后,应再次检验平整度,针对不满足设计要求之处实行人工处理的方式。关于横向接缝的碾压作业,基于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此环节应调节好压路机位置,在已经结束压实作业的混合料层上进行施工,向新铺层伸入的宽度需要达到15cm。每结束一次碾压作业,都需要向新铺混合料移动,单次距离约15cm,基于此方式持续施工作业,完成整个新铺层的压实处理后,进行纵向碾压。关于纵向冷接缝的处理,应注重上、下层缝的错开距离,通常需达到15cm。
3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时,应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必要严格把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关键性部分,在确定每一个施工步骤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基础上完善各项控制工作,继而更准确的应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以提高市政工程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倪.市政工程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30):259-260.
[2]闫小娅,熊建博.市政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7(06):241.
[3]李莉.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道路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7(06):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