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社会,水利工程是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设施之一。水利工程是人们生活用水的基础保障,不仅关系到水电站的运行安全,而且对其运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关于提高水利工程运行项目管理效果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养护;项目管理;分析思考
1 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牧行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社会效益的提高。作为管理部门,企业需要积极提高对于水利工程运行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措施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2 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水利设备使用和操作不当
水利设备的使用效果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图纸设计、运行设备安装和运行效果。在大多数水利企业中,工作人员未经过专业化的水利运行管理知识培训,或者专业知识与实践水平不能相匹配。这种情况导致水利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往往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开展运行管理工作,使运行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大多数水利运行设备较为复杂且精密,需要后期专业的维修和保养。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导致设备无法获得专业保养,会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精确度,为后期水利设备运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2运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开展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并且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水平不足,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专业水利运行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并且在水利工程的一些工作阶段,一些企业会选择其他技术类人员的或者兼职人员代替。这些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运行和管理知识,只经过简单的培训,未形成系统的运行管理实践体系。同时,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需要花费一段较长的时间和经济投入,除了管理理论以为,还要进行大量的水利工程工作管理实践。
2.3运行工作管理不到位
水利工程具有特殊性,运行管理工作往往需要相关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组织、实施、参与和管理,增加了运行工作管理的难度。关于水利设备运行结果的监督与评价,目前只有少数水利企业具有内部较为专业的运行监督部门。同时,大多数企业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管控只关注建设质量,往往忽视了后期工程运行和维修管理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目前工程运行并未形成统一性的运行管理标准和制度,不利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
2.4水利维修自动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水利工程采用人工管理和维修,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经济投入,而且由于人力维修的特殊性,会降低维修管理工作效率,增加出现维修错误和维修误差的风险。除此之外,人工维修管理不利于水利企业进行精细化工程管理和考核,增加管理难度。
2.5没有建立整体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预算体系
目前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水利工程预算未建立系统性的运行预算管理体系,对于水利工程整体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利工程预算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同时,未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较多错误和问题,使得水利工程预算不能与实际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有效的匹配。②水利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具有复杂性,使得相应的水利工程预算实施较为困难、难度较高,阻碍了水利工程运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进程
3 提高水利工程运行项目管理效果的措施和建议
3.1培养专业水利运行人才,提高水利工程控制力度
我国高校可与建设工程机构进行合作,不断输送专业化的水利运行管理人员。同时企业需要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水利工程运行知识培训,从实际出发综合提高水利工程人员的能力。除此之外,需要重视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问题的积累和分析,为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实践工作经验。
最后,加强水利工程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解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后续水利工程建设进度顺利运行。
3.2制定严格统一的流程化水利工程运行标准
针对水利工程的复杂性,需要制定严格统一的流程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比如①安排专业的水利运行工作指导人员,提高水利管理全过程的有效性;②积极研发水利工程运行和维修的核心技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制定统一的如水利工程运行设备登记标准、水利工程运行方案网络图标准、水利工程仪表参数标准等;③明确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分工,具体工作具体落实,严格执行。
3.3普及自动化水利工程运行
自动化水利工程运行能够大大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开展效率,降低人工水利运行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投入,避免产生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的水利运行误差,帮助水利建设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和考核。
3.4建立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法制标准
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法制标准。比如水利工程设备制造标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检查制度、水利工程包装监督管理标准等。通过制度帮助建设企业确立水利工程节能经济投入标准,提高掌控力度。
3.5科学、严格的水利工程运行预算管理标准
针对目前水利工程运行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逐渐形成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这样能够使预算人员在实际水利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落实更加有效。比如水利工程量化标准、水利工程运行设计图纸修改标准、水利工程运行施工标准、水利工程运行评价标准等。同时,也可以对各项水利工程环节进行编码,加强对整体运行工作的把控力度。水利工程运行预算管理相关标准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企业相关部门根据实际的预算过程,将制度一项项落实后,不断优化和调整,保障标准与实际运行工作的匹配性。
3.6完善信息化运行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建立较为完整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对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专业化的采集和分析,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帮助水利运行问题的解决。建立完整的信息化运行管理平台,符合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的过程中,水利企业要关注平台的立体化、结构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将不同的水利工程运行项目管理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运行管理效果。对于管理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促进水利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
3.7合理利用BIM技术
BIM技术是在三维技术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各个运行管理环节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的现代化科学技术。BIM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水利运行数据信息进行功能性的数字化表达,帮助工作人员提高水利运行管理决策的有效性,降低企业经济投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首先,BIM技术能够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投资预算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预估,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水利工程的成本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利用BIM技术将相应的管理数据和参数输入到系统结构中,建立相应的水利工程模型,就能实现对于后续相关工程运行管理的可行性预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对于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意义重大,相关水利企业需要加强对水利运行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控制要点,增强对整体运行项目的把控力度。在现代化过程中,凭借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调整和优化,为水利工程企业节约经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招浩炳. 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其养护问题的思考[J]. 价值工程, 2019(23):35-36.
[2]王庆. 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的思考[J]. 农家科技旬刊, 000(005):405-405.
[3]徐鹏飞.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运行养护管理办法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000(028):1137-1137.
[4]闫丽萍. 关于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 新农村:黑龙江(14):249-249.
[5]曹金玲.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运行养护管理分析[J]. 中国科技纵横, 000(021):92.
[6]冯梅, 陈渊, 孙宏明. 浅谈水利工程运行养护工程的项目管理[J]. 水利科技与经济, 016(7):78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