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期   作者: 翟雪
[导读] 在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摘要:在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要对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多种环境及其他因素对施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一些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混凝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在此期间会受到外界以及内部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出现麻面、露筋、空洞、裂缝等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出现,后期的补救措施很难奏效。此外,水利水电建设的施工企业较多,各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存层次不齐,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的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出现的问题
         1、工期长且工程量大
         在水利水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程是一项重大而又繁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施工进程,因此,对多数水利水电工程而言,混凝土的施工是贯穿于整个水电工程项目的。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三到五年的施工周期,且所使用混凝土量有时几十万,有时达到上百万立方米。因此,为了有效保障混凝土的施工周期和质量,多采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和施工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2、施工技术复杂
          水利水电工程受工程施工环境和特等用处的冲击,使其施工技艺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况且混凝土工程项目所关系到的混凝土品种各式各样。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排除混凝土施工,还包括设备设置和基础挖掘等工作,机械装置和施工工种繁杂,轻易形成施工矛盾。
          3、施工温度要求严格
         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混凝土面积和体积一般都较大,在浇筑的时候都采用分块浇筑的方式,对施工温度要求严格。在实施施工时,为了使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不会出现裂缝冻害等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施工环境条件来考虑温度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混凝土表面温度的保护。
  4、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低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会以满足构件的安全性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对构件的耐久性考虑不完全。受社会与利益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经常被忽略,都是根据安全性进行强度设计。尽管目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易性以及抗渗性等性能指标规范更加明确,使混凝土的设计参数达标,但现如今,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如溢洪道泄洪槽、防渗墙、挡水墙等,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明显下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解决对策
         1、加强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管理
         要想加强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管理,首先要从加强日常控制入手,强化灌浆子系统的管理。因为灌入水平处理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水利水电灌浆施工的控制标准有所差异,在未施工时就应科学筛选,订好管理标准。要综合考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提高灌浆管理效力两方面,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案,为工程建设质量做准备。通常人们按照灌浆定理将它分为三类:尺寸效应、吸渗反应以及劈裂判别。尺寸效应是指为保证孔洞尺寸效应需要结合被灌对象的缝洞标准以及孔隙标准。当水流和流量同步增长时,则需要进一步扩充渗透面。当水头、流量是平方根函数的关系时,则说明发生了裂隙或者阻塞,应引起重视。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材料要做好质量把关工作,选用最合理的水泥材料。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水化影响比较明显,因此最好是使用水化热相对低的水泥材料。要控制好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依据设计标准与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具体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保证降低水热化的前提下,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童以及标准等级要求,符合工程要求标准;②以确保混凝土施工和易性为前提,尽最大可能采取科学的办法,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和易性,比如我们可以将砂量用控制在较少的量,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变形过于严重;③要将混凝土的凝固性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科学的合理的降低混凝土用水量。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施工,要依据图纸以及设计要求进行试验以及检验,保证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要求。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在运输的时候,要使用专业的运输车辆,搅拌运输车必须具备防水防风的基本功能。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必须要一直处于搅拌运动状态之下,防止混凝土离析现象。如果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运输到施工所在地之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不能盲目投入施工,防止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进免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稳固性受到破坏。
         3、强化混凝土施工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
         通过实现上述三种管理的有机统一,能够有效的预测施工成本,并按照编制的成本预测计划安排施工,能够在保证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成本。因此,应该强化相关人员的进度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成本意识,例如采用培训、宣讲的方式,让相关的人员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强化特闷的责任意识,实现各项管理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进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的整体质量,为施工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
         4、技术改造与创新
         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材料消耗以及节约能源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三峡大坝工程中,在钢筋连接施工的过程中,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焊接和搭接施工工艺,还采用了带肋钢筋套筒连接技术,通过采用该项技术,达到了低耗、高产、优质的效果,并且该项焊接技术的接头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同时施工不受焊工技术水平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显著的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消耗,节约了施工时间;同时,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多卡大模板,该种模板与传统的模板相比,具有混凝土面整体性好、一次性提升安拆速度快、周转次数多等优点,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混凝土面缺陷处理以及提高功效等,这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三峡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以及降低了施工成本。由此可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造与创新势在必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新型的水利水电工程也不断地涌现出来,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工程施工时,需要做好工程施工风险的管理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特别是混凝土的施工,要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促进整个水利水电行业的持续发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韦春生.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
         [2] 裴银花.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与对策的探析[J].门窗,2013.
         [3] 武守朋.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4]武守朋.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180-183.
         [5]裴银花.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与对策的探析[J].门窗,2016(12):173-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