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档案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档案管理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把握大势所趋,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和途径,不断推动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重要性;创新性
1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为他们准确把握经营战略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面都能准确地识别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相关方的合作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不断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勇于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通过档案全面真实地记录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模式,对企业管理战略的实现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科学化管理理念
档案材料的形成与完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档案法》、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和归档要求,及时完成材料的收集、鉴别、分类、整理和移交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工作量大,很容易造成档案材料的缺失、遗漏、不齐全、不规范;加之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使档案管理现状无法适应新时代档案管理要求,更谈不上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2.2档案管理机制不完善,跟不上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明确。受组织、人员等因素的制约,有的只建立综合档案,重要文件、会计档案、业务档案、音像档案等由综合档案集中统一保管;短期工作记录、临时文件、档案等缺乏特殊保管责任,容易造成档案管理职能不清、分工不清、专业性差,影响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二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检查监督考核不到位。目前,有关行业相关部门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职责的规定很少。一些单位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是结合本单位情况,参考、借鉴其他单位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三是缺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知识储备。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档案类型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对档案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单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不足,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只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和做法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缺乏先进的设备,网络覆盖不完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安全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二是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建设和网络应用不熟练,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3谈档案管理的创新性策略
3.1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宣传力度
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实现需要人力的支持,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能够有效促进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改革。首先,要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培训教育。例如:对其讲解计算机管理的优势,能够大量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简化修改和查询的程序;电脑操作程序还能够使整个档案管理过程更规范;不再占用实地空间,数据存储容量大;只要通过电脑输入相关数据就能实现永久保存的效果,是一次性投入,一劳永逸的操作。其次,在宣讲的过程中让管理人员知道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针对有条件的工作人员还可以为其开设更加专业的培训班以增强其专业素质。
最后,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机制完善的企事业单位,让他们亲自学习感受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优势,从而提高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与重视。
3.2建立健全内部档案管理制度与机制
我国企事业单位存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除了思想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因为公司内部缺乏一套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与机制。缺乏这样的制度与机制的约束,就会出现工作流程的披露,更易造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缺失,而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和制度是档案管理计算机成果推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坚实的保障。首先,要让单位本身重视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档案管理机制以及档案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各项工作细则和步骤。其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则秉公办事,以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这样,在规范工作流程的同时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3营造弘扬档案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档案管理工作枯燥乏味,很难看到显著成绩。但是,其“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和责任重大。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档案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要通过全面系统地开展“档案工匠”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档案工匠”的工作业绩和奉献精神,弘扬他们“敬业专注、甘于平凡、追求卓越”的精神风尚,提升档案工作者的社会美誉度,真实地体会到来自社会的肯定和认同,让“档案工匠”成为广大档案工作者学习和追求的标杆,激励广大档案工作者以更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档案事业工作中来。
3.4档案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信息的网络应用已经普及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增强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新的时代,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要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尤其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档案资源的更快更好的管理和开发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采集能力,既能熟练、快速地获取和向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又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熟悉网络上的档案信息,判断、判断、判断、管理和管理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选择和分析,从中选择有用的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3.5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合理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源,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全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用,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档案管理的价值所在。因此,要努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好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共享。
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做好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工作外,还要做好档案信息的编目、检索和整理工作,开发相应的检索信息工具,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的检索系统和编制系统,使用户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数据。同时,要加强对档案资源的严格保管,随时为用户提供全面详细的档案信息。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与总结,我们能够发现档案管理计算机化,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繁琐工作中脱离出来,简化人工的操作程序,使得后期的查询调阅工作也十分简便。但是,要想彻底从传统的档案管理系统中变革到高科技的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系统中来,中间会出现重重难题。因此,为了保证成功实现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出现的状况,并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保证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庆丰.浅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办公室业务,2018(20).
[2]郑盛楠.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
[3]冯丽丽.试析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J].黑龙江档案,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