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整体性、造价低、维护费用低、易于就地取材等优势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控制好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建筑施工 ;钢筋混凝土结构 ;施工技术要点
1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势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对于一般素混凝土结构而言,除了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与较高的承载力之外,还具有以下优势特点; ①取材相对较容易,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石料及砂土所占比重较大,钢筋与水泥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石料与砂多是地方性材料,因此,在大多数地区都可以做到就地取材; ②抗震、抗冲击性能良好,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可以直接进行整体式结构灌注,因而整体性能良好,能够很好地抵御地震与风浪的冲击,例如在海港工程中,常会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防巨浪的大堤; ③具有良好的耐火、耐久性,钢筋被包含在混凝土中,不易发生锈蚀,从而提升了整体结构的耐久性,而且在火灾发生时,在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下,也不会如同钢结构一样很快达到软化温度致使整体结构遭到破坏;④可模性好,能够结合建筑实际要求进行各种形状的结构设计,非常有利于结构变形控制; ⑤钢筋混凝土结构将钢筋与混凝土结构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刚度大、抗拉、抗压性能强,阻尼度大,并且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钢筋配置,能够使钢筋混凝土结构获得良好的延性与防振性等。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结构刚度和稳定性,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但是,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埋下一系列质量隐患。纵观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状来看,梁柱保护层厚度不合理,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模板施工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梁和柱保护层厚度方面,部分施工人员自身理念陈旧,错误将其认为是箍筋外侧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监管,可能存在模板间隙大,致使模板支撑力不足问题,威胁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木板底层施工中,需要注意模板弯曲和变形问题,做好胎膜质量监管工作,最大程度上缩小偏差,为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3 结构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 选择高质量材料,优化工程方案设计
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结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该做好前期方案设计,综合考量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在获取精准、全面的资料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关乎到后续施工活动的顺利展开,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基于此,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要求来选择工程材料,加强材料采购控制,深入市场调查,对比分析后选择高质量、低成本的材料。在工程原材料中,水泥用量较大,用量是否合理会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强度,以及后续施工裂缝问题的出现。故应该根据施工需要优化配合比,选择高质量的砂石材料,保证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最大程度上规避工程埋下的一系列隐患,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
3.2模板工程
3.2.1安装
①构造柱模板 :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贴于墙面,间隔1m设置两根钢管与墙体拉结并预留穿墙洞。②框架梁模板 :采用规格尺寸精确的木方子(12厚附膜竹胶板(50×100))配置成梁帮梁底模板,上口用钢筋支撑,下部用满堂红可调节支撑脚手架。③混凝土楼板模板 :采用可调节支撑脚手架和早拆体系柱头,主龙骨为双钢管。
3.2.2质控
依照从上到下顺序安装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模板稳定与牢固。在不拆除梁的底膜和支撑的情况下拆出侧模以便于周转利用。安装模板过程中应确保垂直度和中心线满足规范。
钢筋混凝土梁、板跨度≥4m 时模板应起拱,避免起拱过小造成板底、梁底下垂。
3.2.3拆除
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要符合要求,应在保障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受损后方可拆除。模板拆除应讲究技巧避免损坏模板和结构。
3.3 钢筋工程
3.3.1 加工与焊接
钢筋加工主要包括调直、切端、弯曲三个工序。钢筋的焊接主要有电弧焊和对焊两种,焊缝的高度大于0.25d,宽度≥0.7d,表面平顺不得有裂纹。加工厂供货时依据钢筋的直径决定方式,对于直径<10mm 者采取圆盘钢筋供货;直径(12-16)mm 者采取“U”状对折供货 ;直径> 16mm 采取(6-12)m 直条钢筋供货。
3.3.2 绑扎与安装
①钢筋捆绑的交叉点 :应当扎牢,除了靠近外围的两行钢筋之外钢筋网橡胶垫必须全部扎牢确保钢筋受力无位移。②双向受力的钢筋:应当扎牢。③梁、柱箍筋:垂直于受力钢筋,弯钩叠合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④绑扎接头 :末端距钢筋弯折处≥钢筋直径10倍,搭接中心和两端扎牢。
3.4混凝土工程
3.4.1 拌制
一般混凝土拌制采用现场双阶式混凝土搅拌站拌制,称量则利用杠杆原理自动称量。①拌制第一盘 :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应当先加入水让搅拌机桶空转待充分湿润后倒净剩余积水。每次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是还应注意减半石子用量。②投料顺序 :在上料前应当依据设置好的施工配比进行配置和称量,投料顺序依次为碎石 - 水泥 - 砂,同时加水和外加剂溶液(注意扣除溶液中的水量)。③出料 :拌制时间一般为2分钟,拌制外观标准至粗骨料外裹满水泥浆,水泥浆外裹满水。一般在出料时先出一下部分通过目测判断质量是否合格。合格后出料并应强调每一盘混凝土的拌合物必须全部出尽。
3.4.2 浇筑与监测
浇筑时分柱、梁进行两次浇筑,浇筑时自高出倾落的自由高度应≤2m 以避免混凝土分层离析。竖向机构中浇筑混凝土高度应≤3m 防止斜槽、溜管等下料。柱浇筑时应采用分层浇筑方法且每次高度≤0.5m(强调钢筋密处加强振捣)。浇筑混凝土必须严格监控全程,通过合理的工序安排,分层分块浇筑确保质量,如果浇筑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返工处理。
3.4.3 养护混凝土
浇筑完成后可进行养护,一般养护方法为洒水,洒水养护标准为28d 强度的约60%,时长≥7d,频次以保持混合物湿润状态为宜。当建筑当地气温约15℃时每日(2-4)次。
结束语
结合现阶段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已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内部结构,而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决定作用,鉴于此,建筑施工团队应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仔细的审核把控,同时,施工企业也应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及提高,避免钢筋混凝土受到过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升建筑整体质量的水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而提高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更好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得到应用,推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解析[J]. 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00181-00181.
[2]聂晓丹, 李朝辉.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24):196-196.
[3]周锐.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的实践探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4(18):32-32.